
程林教授是该团队的首席科学家。

AMS升空后收集的各种数据。王富晓 摄
生活日报5月16日讯(记者 王富晓)去年的5月16日,阿尔法磁谱仪(AMS)2号随着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以程林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山东大学团队,给这个探测器穿上了一层“棉衣”。如今,运行时间整整一年,程林教授介绍说,一年来,AMS已经收集了160亿个宇宙线数据,现在科研团队正在进行数据分析,并基本确定了有一种无可预知的发现,这一重大成果将在9月份全球发布。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5月16日上午8时56分(北京时间5月16日晚上8时56分),备受世界瞩目的国际空间站大型科学实验阿尔法磁谱仪(AMS)2号搭乘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位于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进入国际空间站,作为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科学实验,开始了在太空中探索暗物质和反物质的科学进程。以山东大学程林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热系统研究团队,为这一探测器穿上了一层“棉衣”,用程林教授的话来说,这个热系统“就是两块板子”。他进一步解释,AMS热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散热系统,当AMS过热时,把热散发出去;一个是加热系统,当AMS过冷时,使之保温。因此,热系统是AMS所有其他元件正常工作的基础。
时间整整过去了一年。据热系统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辛公明博士介绍,目前,AMS已经收集了160亿个宇宙线数据,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上个世纪人类所收集到的宇宙线数据的总和。“所有的这些数据都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山东大学也成为AMS热控制系统唯一的检测者和数据分析者。
对于自己这个刚满一岁的“孩子”,程林教授笑着说,“没有想到运行得这么好,表现得这么出色,目前,数据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有一种无可预知的重大发现,只是发布的时机尚未成熟。今年9月份,我们将在美国、日内瓦和山东大学同时发布这一重大科学发现。”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高度评价了热系统研究团队,称赞这一项目是基础学科协同创新的国际典范。为了推动山东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徐显明校长表示,随着青岛校区的开建,学校将利用青岛的国际化程度和区位优势,争取把山东大学打造成亚洲的留学中心,让更多的外国人在选择亚洲高校进行留学深造时,把山东大学作为首选高校之一。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205/t20120517_7136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