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尼山电视论坛:中外学者畅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2012-05-23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http://www.cnr.cn/native/city/201205/t20120523_509683202.shtml

   中广网济宁5月23号消息(记者刘颖超 实习记者郭承霞 刘鲁宁)高端对话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一大亮点,5月22号,第二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举办电视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世界文化遗产现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等热点议题进行了讨论,探索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方式。

  在电视论坛上,中外专家学者畅谈自己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见解。意大利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弗朗西斯科?卡鲁索认为,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身份的象征,人们不应冒险失去文化遗产,失去我们的文化身份,但是遗憾的是在这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她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在于资金,在这方面世界各国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应当加大对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

  墨西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奥尔加?奥利弗认为,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应该从教育年轻人开始,培育他们对文化遗产的自豪感。“现在很多大城市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很多传统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努力教育年轻人现在如何和文化遗产沟通、生存。在一些城市当中,文化遗产让人们感到不愉快,因为遗产的保护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我们要教育人们理解文化遗产是现代发展当中的一个部分。”

  针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副主席郭旃认为,文化遗产是文化公益事业,不能把赚钱作为它的重要功能。现在社会很容易盲目跟风搞文化产业,而实际上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情。文化遗产保护绝对不能产业化,因为文物不可再生,一旦破坏,将来花多少钱都买不回来。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院长方辉教授则认为,政府部门不应该对文化遗产可能带来的商机抱太高的期望值。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体现,我们应该把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放远眼光,应当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比工厂、企业的价值要高的多,从而把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朱光亚教授表示,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中国世界文化的物质性的代表,关注文化遗产特色,以及保护好中国特色对于遗产保护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的。“文化对话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遗产要怎么样保护,我觉得不仅仅保护物质的遗产和非物质的遗产,我们更应该关注解释并且展示遗产中间的中国文化特色。

  通过对话,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跨文化的对话是当今文化保护最好的办法,多种文明传统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促成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更有力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更好的服务全世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计。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