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在以往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经常会看到“扎堆献爱心”的现象,每年3月5日前后,一些敬老院、福利院里,志愿者们“一拥而上”,一张桌子被擦拭十几次,一位孤寡老人被反复梳头……针对志愿服务的实际情况,今年团省委计划建设500个有形化阵地——“青年志愿服务岗”,开展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及公共文化场所志愿服务三类常态服务,并通过累积“志愿时”等激励保障措施,实现志愿服务的有形化、常态化、时尚化。
一个“服务岗”的温暖故事
6月19日下午的济南,仍处于闷热之中,泉城路皇亭体育馆对面的“青年志愿服务岗”内,统一穿着天蓝色运动服的志愿者们正各司其职。
“小伙子,帮我倒杯水吧!”话音刚落,一个水杯从一位头戴遮阳帽却依然大汗淋漓的老人手中递到窗口前。来自山东大学的志愿者蔡晓阳赶紧为老人接上满满一杯纯净水,老人仰头一饮而尽,蔡晓阳又为其添上一杯……
别小看这一杯水的意义。
老人名叫陈玉玺,今年68岁,他每隔一天都要从八一立交桥骑自行车到高新区一家银行去做保安,查看ATM机监控录像。每天下午4点从家里出发,平常不堵车时达到目的地需要骑行1个半小时,而遇到周末,在路上的时间长达两个小时。
出发时带的一杯水常常不够喝,口干舌燥也只能一路忍耐。泉城路是必经地,自从4月16日这个岗亭开始运行,这里就成了老人的“固定取水点”。“你们这里的水比我自家烧的水甜咧!”一杯水,成了老人热切渴盼的“力量之源”。时间久了,几个志愿者他都熟悉了,周一到周三是山东移动公司的志愿者,周四到周日是山大的大学生。临走时他总不忘大声喊一嗓子:“孩子们,谢谢啊!”
蔡晓阳告诉记者,自从志愿服务岗运行以来,类似的温暖故事不知有多少。
为行人指路、为外来务工人员送水、为手机突然失灵的老人调试手机……小小的服务岗亭前上演关爱与感动。记者在这座蓝色的服务岗亭看到,岗亭内配备着手机充电设备、老花镜、医药箱、饮用水等,志愿者们提供各种日常服务,“泉城路人流多,每天一般都能提供几十次服务,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不断收获成就感。”蔡晓阳说。
“这是我省首批27个‘青年志愿服务岗’中的一个,志愿者由山东大学和山东移动公司的青年组成,除非出现不可抗力因素,一年365天志愿服务不间断,打造成一个固定‘阵地’,真正实现了志愿服务不论事情大小,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项目部负责人张阳介绍说。
因需设岗,以岗聚人
在以往的学雷锋活动中,一位孤寡老人的抱怨让人啼笑皆非:“我都70多岁了,头上的头发已经没几根了,可一到‘学雷锋’的日子,一天被来做好事的人梳十几遍头,本来就不多的头发更少了!”一到学雷锋日这天,福利院、孤寡老人家中“人满为患”,一窝蜂地去打扫卫生,一张桌子被擦得能照镜子。
自从奥运会、世博会以及全运会后,“志愿者”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但是大型赛事毕竟难得一遇,出于组织、安保等种种考虑,此类志愿者的选拔可谓百里挑一,并不是每个怀有志愿服务热情与能力的人都能获得机会。
根据团省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年底,我省注册的志愿者数量达到284.6万人。“面对这一庞大群体,如何引导青年们的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化,成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团省委纪检组长谢宁告诉记者,首先要解决的是“阵地”问题,因需设岗、以岗聚人、定岗定时。
为此,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将2012年作为“青年志愿服务有形化阵地建设年”,年内力争在全省建成有形化服务阵地500个,并统一命名为“青年志愿服务岗”,分为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及公共文化场所志愿服务三类,并明确志愿服务的岗位和时长。
4月16日,济南先期设立的27个青年志愿服务岗开始运行。“花young年华·青年空间”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岗,在济南市市中区舜玉街道舜园社区落户后,探索出“社工+志愿者”联动管理模式。据项目队长燕操介绍,如今有2名专业社工与100名青年志愿者对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覆盖。
“通常青年志愿者们到社区服务往往‘一头雾水’,不了解需求制约着志愿者专长的发挥,而专业社工长期在社区,了解社区群众的需求。他们制定出8个空间项目大类,志愿者可自主对接具体项目。”燕操举例,“蒲公英空间”旨在帮助流动人口家庭子女融入社区,前段时间法律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来到社区,就对应青少年职业教育的“绿色曼陀罗”空间,宣讲法律知识,让社区中的青少年体验模拟法庭,效果很好。
关键在于机制常态化
“目前我已经累积了12个‘志愿时’,等到攒满30个,就能成为一星级志愿者,以此递增类推,满了150个‘志愿时’就能升至五星级。”山东大学的志愿者李雪兴奋地告诉记者。
“一说‘常态化’,表面上看到的是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背后是管理机制的常态化。”谢宁说,不仅要打造统一的阵地和平台,同时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体现出青年“时尚化”特点。团省委专门制定了青年志愿服务岗工作制度,首次在我省提出“志愿时”制度,并对优秀的志愿者给予荣誉奖励。“下一步将探索‘志愿时’换取免费培训时等更具体化、更有激励作用的措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志愿者是靠热情义务参与志愿服务,目前团省委计划对志愿者交通费、误餐费给予一定补贴,并购买人身保险,资金渠道主要来自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但始终会保持公益特色。
如何保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据谢宁介绍,当前的志愿者主要是组织化招募的高校学生,也有个别社会志愿者组织参与,成熟的志愿服务应该更多的是社会化的运作。今后将重点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尤其是将社会团体和民间自组织整合起来,通过志愿服务岗这个平台,统一公布供求信息,统一开展活动,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影响力。“努力把‘青年志愿服务岗’打造成为城市文明形象的推广中心、政府公共服务的便民窗口、市民奉献爱心的集散平台和青年社会参与的实践基地,以‘志愿之手’擦亮城市文明窗口。”(张春晓 孔 颖)(完)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12-07/07/c_112381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