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学曾经作为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古代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无疑对我们当代社会也有很大价值,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阴阳互济、兼容并包的智慧等等,都是我们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这些大道智慧的传播,必然有利于解决当前社会的一些问题。
现在,领导干部读书学习蔚成风气。怎么从经典那里汲取更多智慧呢?刘大钧教授说,《易经》实际上是讲天人之学,过去说,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更何况一部《易经》呢。《易经》的治国谋略、治国思想那是相当丰富的。
《周易》原为卜筮之书,以后经过孔子创造性的解读,其中深邃的哲理才得以彰显。假若没有孔子的整理,那么今天的《易经》就不是这个样子的了,那就纯粹是一本谈算卦的书了。正是孔子将《周易》伦理化、哲理化为一部经典。比如《文言传》中讲:“‘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有理想志向的人是不张扬的,不为世俗改变,不在乎虚名,不因遁世而沉沦,不因无官无禄而忧虑,按自己设定的目标做自己喜欢的事,坚定不移地去努力,这样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领导干部要讲官德。《系辞传》讲“崇德广业”,《文言传》讲“进德修业”,在德与业方面更注重德的重要地位,认为有德才有业,德大才能业大。《文言传》对于乾坤两卦也更多地从德的方面去加以发挥。坤卦的《文言传》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乾卦的《文言传》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刘教授说:“只有以‘直内’、‘方外’、‘学聚’、‘问辨’、‘宽居’、‘仁行’的精神涵养自己的道德,坚持切己体究、默识心融,才会变化气质,臻至体信达顺、自然明觉之境,才会有所得、有所成。所以,我将《文言传》的这十二个字送给《大众日报》的广大读者,与大家供勉。”(见上图)
刘教授说,乾坤两卦的《象传》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听起来简单,但体现的却是中国古人的大智慧。我们都应当身体力行,努力去做。我们之所以终能做成一些事,或许正与我们尽量依照先贤的教诲去做有很大关系。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20706/Articel09009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