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氏父子与衣复恩(右一)在台湾之合影:蒋介石在士林官邸接见黑猫中队首航驾驶员陈怀生(右二)左一为空军司令陈嘉尚

国立山东大学学生1938年流亡四川万县之留影

国立山大校长林济青

林济青的侄子衣复恩

济南新东门外青龙后街衣振青石楼故居
山东大学抗战前曾有个校长名叫林济青。这位林校长来山大之前,还差一点就当上齐鲁大学校长。林济青又名林则衣,与齐大校董衣振青为亲兄弟(两兄弟何以同胞而不同姓,本文另有表述),其侄衣复恩曾为蒋介石美龄号的专机长。济南衣林氏家族颇有些传奇故事。
临危受命的
国立山大校长
上世纪30年代的山东大学,初名“国立青岛大学”,继名“国立山东大学”,曾一度学者名流云集,海内声名赫赫。不过国立归国立,名流归名流,却是自成立以来便一直学潮不断。1932年那次大闹学潮之中,首任校长杨振声被迫辞职下台,1936年初学生再次大闹,由教务长升任校长的赵太侔,也被左派学生炮轰驱逐下台。
林济青是1936年夏天临危受命由济南赴青岛上任的。此时在学潮中辞职的前校长赵太侔尚未离校,而早其一年由齐大来山大的老舍也仍在校园中。
林氏到来之前,老舍曾试图在校方与学潮之间做些调停工作。因老舍不是校务会成员,身份相对超脱,故可居中调停。据当年一位笔名“中生”的学生在回忆文章中说:“我记得那一天晚上,两派学生都挤在科学馆的礼堂里,听舒先生的一篇伟论。”“他走上讲台,一开口就说:这一次的事情,弄到今天的地步,可说是学校办教育的失败(大家肃然),但我听说你们要开火,吓得我三天不敢出来(大家哗然)。今天,你们都来了,这是一种好现象。现在有些问题,我们仍要讨论一下。你们接受意见,没事儿,不能接受,学校关门大吉。”“中间派”老舍的调停未见成效。学校虽尚未“关门大吉”,但校长赵太侔却不得不辞职下台。当年老百姓怕拿枪的大兵,称之为“丘八爷”;校长们则怕闹事的学生,称之为“丘九爷”。赵氏之被迫辞职,就在于不仅遭到左派学生炮轰,还得罪了省政府主席韩复榘,老韩声言要减少其办学经费。在此形势下,赵校长不愿在“丘八”与“丘九”之间受夹板气,只好一走了之。
原来当时山大虽名为“国立”,其实大部分办学经费皆为本省当地出,时称“教育协款”。协款虽然青岛特别市和胶济铁路也都拿一点,但大头还是由省政府出。至于协多协少,即由韩主席说了算。故而当时国立山大的几任校长均为山东人。由山东提出适当人选后,南京教育部予以委任。林济青不仅是山东人,曾任私立青岛大学教务主任,而且还是省政府委员。当时八名省政府委员中,除教育厅长何思源之外,林为唯一的教育界人士。这正是其所以临危受命的原因。
不过林氏这个校长比两位前任还要不幸。其上台之后,学潮并未平息,而学者名流大都云散。待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筹措经费聘请名教,补齐各院系师资阵容,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七七事变”猝然爆发,不久山东大学奉命南迁,林氏便由努力办学而为仓皇迁校。1938年2月流亡到四川万县后,教育部宣布国立山大停办,林氏被就地免职,遂也成为山大历史上最短命的校长。
这大概只能归结为林氏时运不济。其实林济青充任这种被卸磨杀驴的倒霉蛋校长并非自今日始,当年老舍入齐鲁大学即是林氏以齐大代理校长的身份聘去的。入齐大后两人关系甚密,林济青外出时,老舍还曾代为处理院务。
齐鲁大学
衣林氏两兄弟
老舍是1930年夏天被林济青聘入齐鲁大学的。
1929年秋天齐鲁大学爆发了史称“立案风波”的学生罢课风潮。林济青在这场风波中临危受命出任齐大代理校长,为学校出了大力也立了大功。
一是他不知以何理由说服了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出人意料地从燕京—哈佛学社为齐大申请到一笔巨款。林氏用之购置了大量中国文史古籍图书,并成立了一个齐大国学研究所。二是国学研究所成立之后,林氏又马不停蹄四处延请名师名教,并亲自赴京津登门恭请,于是便有了老舍等六位学者名流的到来。老舍他们入齐大后均担任了院系主任等各学术要职,不仅使已停课半年之久的文理学院得以顺利复课,也使其整体师资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一时间林代校长热情、才干、魄力尽显,于齐大可谓功莫大焉。
然而齐大校董事会却无意将林氏这个“代”字去掉。奥妙何在呢?
原来,齐大前神学院有名牧师教授叫衣振青。林济青与衣振青,实为同胞兄弟。衣振青既是齐大校董,也是风波中被推举的校务委员会主席。衣林氏两兄弟交往甚密,校方担心两兄弟联手势力过大,有碍齐大政局的和谐稳定,还是不去掉林氏头上的“代”字为好。于是林代校长的“转正”之梦终于在等待中落空。1932年春送走了立案校长朱经农,1935年冬又迎来了外聘校长刘书铭,至此林氏彻底绝望去意已决。这正是他远赴青岛出任山大校长的前世缘由。
那么两兄弟何以同胞而不同姓,与齐大又有何历史渊源呢?
两兄弟的外祖父名林青山,山东栖霞人。林青山为山东最早的基督教徒之一,后为登州教堂第一任长老。林长老的独女许配给莱阳人衣德风,事前有约,若生两子,长子姓衣,次子便须姓林。后果生两子。故长子从父姓,名衣振青,字兴林;次子从母姓,名林济青,字则衣。1876年林青山因惹上官司家境破败,离家出走来济南谋生。立住脚后便招女婿衣德风一家也同来济南,于府城东关新东门外落脚。
衣振青1884年生于莱阳,后在济南读完小学,1904年毕业于登州文会馆,其后曾任河南秦州县衙师爷与保定陆军武备学堂教习。1912年考入青州神学院,1915年由院长赫士推荐赴美国留学,先后进聂鲁与普林斯顿大学修习,1917年齐鲁大学成立,任齐大神学院教授。林济青小两岁,亦出生于莱阳,1906年潍县广文学堂毕业,后被保送赴美国留学,191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士。归国后赴陕西高等学堂任英文教习,其间适逢辛亥革命爆发,林教习率领学生将伤员送往教会医院治疗,不仅救了洋教会也获得西安革命当局嘉许,被委以外交司长之职。1912年又作为革命功臣派往美国留学,1917年获里海大学工程学硕士。这大概也是其所以为省政府委员的原因。林氏归国后曾任济南基督教青年会干事长,齐大文理学院地质学与经济学讲师教授等职。
其实是齐大校董事会误会了衣林氏两兄弟对母校的热忱。
林济青赴青岛上任之前,其兄衣振青已经离开齐大,由南关移居东关,做了东关基督教堂的长老,潜心宣教布道,为上帝传播福音去了。做布道牧师其实是十分辛劳清苦的,远不如当齐大教授来得富贵清闲。因此时常需其弟林济青的接济,方可衣食无忧。鉴于其在学界教会的名望及与英美人士的良好关系,省主席韩复榘曾想委他一个海关总管当当,但却遭到衣氏一口回绝,放弃了这个发大财的肥缺。1943年衣振青因肠热病死于济南,葬于千佛山教会茔地。
而当时国立山大停办其实也是林济青主动提出来的。提了多次之后教育部方才下令。因为约半数学生流亡到万县之后,身为校产保管委员会主任,他十分清楚此时银行账户上的存款已用之殆尽,而其他一切经费来源已经断绝,仅靠教育部一点杯水车薪的临时补贴,是难以支撑起一个大学来的。可见国难当头之下,林氏并没有把个人进退看得多重。林济青被撤职后调重庆中央政府经济部,其后便被打发到江西省矿业处任处长,亦可谓发挥其专业之长吧。
美龄号专机长
衣复恩故地寻踪
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后,当时国民党的大部队还远在大后方,山东济南府仍在日本人手中。然而有一天却突见一架国军的飞机飞临济南上空。此机还特意在新东门外青龙街青龙后街一带做低空盘旋。驾机者并非别人,即为林济青的侄子、衣振青次子衣复恩。
衣复恩1916年出生于济南南关,在青龙后街度过了童年时代。1933年未等燕京大学毕业便投考了中央航空学校。1939年广西昆仑关大捷,空战中衣复恩率9架苏制战机迎敌,击落日机数倍于我,以骄人战绩受到蒋委员长的接见。此后做了十年蒋介石美龄号的专机长,成为蒋氏得力干将与亲信。衣复恩秉承了父辈爽直耿介的性格脾气。其到了台湾后与小蒋关系极为密切,蒋经国曾说“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以此相许。但因其口无遮拦对“反攻大陆”之策多有嘲讽,却被小蒋不明不白地关了三年。
1969年台湾空军中将衣复恩退休,其后在商界大获成功。1991年曾来济南故地寻踪,当时衣氏有两个心愿,一是看看青龙后街的石头楼老宅,二是去千佛山麓祭扫父亲祖母的墓地,可惜均未能如愿。此两处早已不知去向。1997年衣氏再来济南老家看看,向山东大学捐款15万美元并在山大设立了“立青奖学金”(其母名孙立青)。2005年4月6日,中央统战部接受了衣先生有关在济南恢复祖宅的申请要求。3天后,衣复恩在台湾与世长辞,享年90岁。
http://www.people.com.cn/h/2012/0712/c25408-276791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