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供图物价涨跌牵动百姓神经。图为市民在超市选购蔬菜。
◆阅读提示:2.2%!这是7月9日公布的我国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29个月来的新低。虽说CPI大幅跳水了,但不少居民在生活中感到物价依然挺高,钱——越来越不经花
□ 本 报 记 者 王 爽
本报实习生 孙香雨
调查——
CPI下降,生活开销压力依然大
近日,家住济南历城区的市民张楠在微博晒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他7月10日晚从附近超市买回来的水果蔬菜。
“茄子2元,香蕉1.2元,西瓜5元,冰镇矿泉水1元,以上总计不到10元,物价似乎真比前阵子便宜了。”张楠说。
据6月25日至7月1日商务部监测的农产品价格,有18种蔬菜批发价格连续两月回落,比前一周下降2.5%,比5月初下降28.6%。
不过,认为日常开销依然压力很大的市民占多数。7月13日,在山大宿舍做管理员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两人,可日常花销的压力很大,“昨天去了趟超市,只买了点肉、面和青菜,就花了110多元。一个月10块钱的卫生纸根本不够用,光吃喝拉撒一个月都得一千多。”
已退休的济南市民王新平时负责为家里采买食品,他对最近食品价格涨跌有着自己的“小九九”:“总体是涨的多,降的少。别看最近西红柿、黄瓜、土豆等菜价降了,但一桶花生油可一下涨了20多元呢!”
如果说基本生活资料降价不明显的话,那么教育、旅游等支出成本也没有下降趋势。7月15日,家住济南市和平路的李慧女士,正在送上小学的女儿参加课外英语补习,面对近千元的学费,李慧直发愁,同学都报,英语落下可不行。李慧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是事业编制,家庭月收入属于中上等,可随着孩子开销增多,每月存钱并不多。
一位年轻人告诉记者,“现在不在商场买衣服了,一件当季的连衣裙动辄上千元,还是通过网店代购比较划算。”
释疑——
CPI涨幅降不代表价格降
对于百姓感受与统计数据存在的差异,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铁岗教授告诉记者:首先,CPI涨幅下降并不代表物价下降,只是涨幅较之前减小,前两年CPI持续上涨推高了物价基数,目前市民日常开销的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在情理之中。
再者,市民并没消费全部商品,而CPI指数是综合了很多种商品价格后得出的平均值,因此市民个体难以准确感受到物价总体的变化。而且个人感受到的往往是跟自己消费密切相关的部分,如老年人对蔬菜食品关注多,而年轻人则更多关注房价、穿着等。
记者从省物价局了解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蔬菜整体降价明显,黄瓜、茄子、芹菜等都降到一元以下,但食用油、牛羊肉等价格则上涨不少。比如,茄子由1.28元/斤降到了0.99元/斤,五花肉下降了21%。在价格大幅上涨的商品里,花生油今年6月底全省平均价为136.74元/桶,同比上涨了29.3%,牛肉同比上涨了23.9%,羊肉上涨了24.8%。
对此,李铁岗认为,人们对价格下降的敏感度要低于对上涨的敏感度,这就使得一些商品降价了却不易被觉察。
预测——
CPI全年涨幅或在3%左右
CPI大幅回落后,是一路走低,还是会触底反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7月开始,CPI翘尾因素将有较大幅度回落,因此如不出现新的涨价因素,预计三季度CPI同比都将维持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不过,年内各地陆续推出居民阶梯电价、水和天然气等资源品价格改革措施可能会使物价下行速度放缓,近期政府为应对经济增速放缓而推出的一些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的措施,也可能对年内物价产生一定上拉作用。第四季度CPI将有所回升,全年CPI同比涨幅在3%左右。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中国多年来CPI基本处于上涨态势,同时居民收入、生产成本、土地价格等都在持续上升,如果CPI真的负增长,物价下行,对普通居民也并不是好事,说明社会需求严重不足,必然导致经济低迷不振,进而影响到居民收入的增长。“只要收入增速与CPI涨幅相匹配,CPI呈现温和上涨是没有必要担心的。”张卫国说。
他同时指出,眼下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理性的市场定价机制还没有形成,有序的生产和供给还存在一些障碍,不能因为当前的价格下降就可以放松调控。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207/t20120721_7266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