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北京西单大悦城的苹果专卖店,发现“苹果崇拜”的现象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不少学生将苹果产品视为理所当然的“必需品”。
“iPhone4S很高贵,我觉得同学们都是这样想的,不信你问问别人。”即将上小学六年级的海日瀚告诉记者,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有苹果手机了。
一位在中国美术学院读大二的女生在摆弄一部iPad,她表示非常想买一部,一方面是“觉得好玩”,当被问及有无攀比因素存在时,她坦然承认。但她说,自己还没有收入,只能用家长的钱买,家里表示支持。
而“开学经济”还不仅限于苹果产品。在位于西单大悦城五层的数码广场,迪信通手机专卖店的店员张云飞告诉记者,“不少学生会要价格比较高的,和家长的意见不合,我就会建议学生听家长的话,他们不需要手机有那么多功能。”
在济南,“开学经济”现象同样明显。据苏宁电器济南分公司策划部部长姜晓辉介绍,每到开学前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的销售占比都会明显增长。“许多学生都想要品牌好的,这还是比较明显的。”他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校园里的攀比之风已渗透到很多领域,并且一些学生的消费水平已明显超出实际年龄。2011年末国家统计局长春调查队对长春高校的调查和西北工业大学对西安高校的调查均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月平均花费为800多元,但最高的达到3000多元,最低的只有300多元。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马广海说,随着学生用品的日渐丰富,学生在学校里可攀比的东西越来越多,特别是刚到大学,脱离了中小学穿校服、坐校车的生活,更容易造成攀比心理。
http://finance.21cn.com/newsdoc/zx/2012/08/29/128213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