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滨州讯(通讯员李荣新张波)近日,滨州市滨城区组织首批村居党支部书记走进山东大学进行培训,全区100名村居党支部书记以学生的身份在高等学府进行深造,成为了高校接待的特殊“大学生”。这次与高校合作举办培训班,开创了滨城区乃至滨州市基层党员干部进高校参加系统教育培训的先例。
为切实提高基层村居干部履职、干事的能力,滨城区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拓宽对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学习的渠道,与山东大学结成联谊对子,利用高校资源,给村居党支部书记进行定向施训,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高校授课、定向施训”的路子,破解了基层参加高校培训资源匮乏的“瓶颈”。
“这100名村居支部书记,是根据村居发展方向和规划重点,把全区602个村居划分成城市化进程较快、城中村改造转型、农业生产发展三类,从不同类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谈起首批参加培训的学员,滨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田洪健说。
为突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采取村居党支部书记“点题”,滨城区聘请大学教授和专家“解题”的方式。通过集中授课、分类研讨和现场观摩三种形式,重点围绕当前基层社会管理的形势与任务、区域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建设等内容进行理论学习研讨。同时到全省乃至全国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城中村改造典型村居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村居的发展关键看带头人的能力,通过进高校、进课堂;聘名师、请专家开展高层研修,来提升基层村居负责人的综合素养、开阔思路、提升境界。只有村居负责人的境界和政治觉悟提高了,才会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对群众的责任意识,带着感情去做村居每一件工作、每一项决策,更好地服务发展、保障发展、推动发展。”谈到在山东大学举办培训班的意义,滨城区委书记赵伟宏说。来源农村大众)
http://roll.sohu.com/20120824/n3514764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