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程林

发布时间:2012-11-25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11.jpg\'

\'12.jpg\'

\'14.jpg\'

  我们是一个没有英雄的英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辉,犹如冬天里的万家灯火,每一扇窗户后面,都有自身的温暖和独特的个性。 ――程林

  程林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程林教授长期从事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研究,在传热强化技术与换热器设计理论方面做出了系列创造性成果;在国际大科学工程阿尔法磁谱仪项目中任热系统总负责人,完成了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并全面负责后续太空监测;对热传递过程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研究,获得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进展。1983年以来,先后主持国际大型科学合作项目1项(系统总负责人)、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首席科学家)、国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重大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出版著作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78篇,SCI检索57篇,EI 检索122篇,累计他引436次。主要成果是:

  1.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国际大科学工程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中任热系统总负责人,主持设计完成了AMS热控制系统。AMS是国际空间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仪器,也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进行的粒子物理实验,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科学家共同合作。程林教授提出了太空粒子探测仪运行的周期性冷热交替的传热动态响应特征和不稳定分散热源的最优传热方法,解决了粒子探测仪在国际空间站运行热控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AMS项目中具有关键作用,获美国宇航局特别嘉奖。

  2. 利用换热器传统设计中一直严格防止的流体诱导振动,化害为利,使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同时,利用振动变形清除传热元件表面污垢,降低污垢热阻,形成了一种强化传热新方法和新理论。发明的浮动盘管换热器在原理与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换热器设计模式,成为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公认的换热器新形式。获199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研究开发了弹性管束系列换热设备,建立了弹性管束换热器设计准则及应用规范,成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号:01S122-3~4),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获200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设计了热力集成机组,可在30%―150%负荷下持续高效工作,解决了在大规模城市集中供热中热负荷变化问题,节能效果显著。获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3. 创立了一种换热器设计新方法,包容了不确定参数带来的偏差,能够完全确定一个由多目标优化的换热器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以场协同为目标的换热器热力设计平台,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获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另外,程林教授作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了热传递过程的最小热阻原理,对减少热能转换损失、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产生规模节能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tech/20121123/c_113780052.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