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程林:科学家的成功=责任心+平常心+无私团队(图文)

发布时间:2012-11-25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2aec330b-eb3c-40a0-815d-c3941b4b35f3.jpg

程林教授

  都说科学家是不拘言笑的,而2012年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山东大学的教授程林却不是这样。昨日,获奖后的程林教授利用工作之余和记者进行了交流,让记者了解到,领奖台下,工作和生活中的程林。

  事业:科研之路艰辛 责任心最重要

  AMS项目热控制系统可以说是程林及其团队在世界热科学研究领域又一突破性的杰作。8年前,程林带领团队正式加盟AMS项目,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科学研究,探索太空中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而程林主持的热控制系统,就是给AMS添上保暖衣以对抗宇宙多变的温度环境。他和他的团队面临的挑战是人类前所未有的,火星谁也没去过,AMS太空运行到底会遇到什么问题,没有经验,也没有任何参考。所有的问题都是设想出来的,然后再把它一一解决。2011年5月16日,“奋进”号成功升空,AMS上的“中国创造”,光荣地留在了国际空间站上。

  程林所取得的成绩也赢得了世界同行和前辈的认可和好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这样评价他:“1976年以来,先后有数百位中国科学家和我一起工作,程林教授是最优秀的。”

  相对于国际尖端领域,程林对热科学领域基础性研究的贡献更是成绩斐然。例如,他研发了弹性管束系列换热设备,并建立了相关设计准则及应用规范,成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去得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收获成功的背后,自然少不了辛勤的汗水。有人问程林,能够取得这么多成就,是不是因为自己对这一事业的喜爱?程林坦言,再喜欢的事物,如果天天对着,也有厌倦的时候,科学研究就如同探究真理一样,是一种孤独痛苦的经历,说研究的过程很快乐,是不现实的。但每个真正的科学人都应有一颗责任心,一颗对社会、对自然负责的责任心。这样的责任心,才是真正支撑科学研究的动力源泉。

  家庭:事业型夫妻 获了奖妻子未祝贺

  除了一颗作为科学家的责任心,程林更有着一颗乐观又豁达的平常心。在程林的科研生涯里,获奖已如家常便饭。他曾先后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等。

  “获奖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度过了2012年的11月23日”,程林教授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则是当天晚上才在电视报道中知道了获奖的消息。而晚上,他和夫人平静地一起共进晚餐,晚餐包括最家常的稀饭和包子,与平常没有什么特别。“我们家是事业型家庭,两口子都各忙自己的事业,对于获奖大家想的都很开。每次得奖,我都和妻子说,这是对过去一个阶段的总结,沉淀一下,这样以后的工作才能踏踏实实干好。”程林开玩笑的向记者说,夫人从获奖到现在一直没给他祝贺一声,希望记者帮忙提醒一下。看来还真是事业型夫妻啊。

  当记者问起,这次获奖的奖金怎么用时。程林幽默地说,他不会去买房子,在家里他又不管财务,具体怎么花,夫人所的算,一般就是和以前一样,多买些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大多还是去农贸市场买。

  程林的儿子已经上了大学,同父亲当初一样,也是学工科。儿子今后是否会子承父业呢?他表示,这不一定,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他更希望儿子在新的领域有自己的一番作为。看来,程林把对科学研究的挑战精神也移植到教育上。

  工作:科学之路充满未知 最自豪身边的团队

  谈到下一步的研究目标,程林表示,科研工作最大的魅力和最大的悲哀就是它的不确定性。他说,科研需要天赋,需要勤奋,也有一部分是运气。

  “科学是富有创造性的,只有第一 没有第二。”这是程林对科学真理探究的准则。如今,已经不惑之年的他,面对自己已经达到的科研事业高度却又淡然处之:“获不获奖,我都要继续我之前的生活。科研工作不能预计,也有可能工作十年一无所获。”相比成就,程林更自豪的是身边有一个兢兢业业、无私般的团队。他用诗意的表达强调自己背后的团队不可或缺:“我们是一个没有英雄的英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光辉,犹如冬天里的万家灯火,每一扇窗户后面,都有自身的温暖和独特的个性。”
 

http://news.sdchina.com/show/2501620.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