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黄三角高效生态区力图解决推进机制、区域协调性等问题

发布时间:2012-12-19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2.jpg\'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负责人、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魏建教授在“蓝黄两区”2012年度报告发布会上汇报研究成果

  中国山东网12月19日讯(见习记者 高艳)包括东营、滨州两市以及周边潍坊、德州、淄博、烟台部分县市在内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国家首次提出以“生态高效”作为增长模式的经济区。

  12月18日上午,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发展建设以及出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发布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此次报告第一次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行了全景式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均GDP比07年增长1.7倍

  据报告中数据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均主要综合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人均GDP为65357.7元,比2010年增长11344.6元,是2007年人均GDP产值的1.7倍。另外,自2010年起,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均GDP水平已经超过全省平均值,2010年高出全省人均GDP的16160元,而到了2011年高出18218.8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生状况也得到持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8078元增长至2011年9637元,而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6449元。

\'3.jpg\'

2007年-2011年黄河三角洲GDP情况表

\'4.jpg\'

2008-2011年黄河三角洲农民人均纯收入表 单位:元

  推进机制、投入结构、区域协调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负责人、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魏建教授在蓝、黄两区2012年度报告发布会上汇报时强调,规划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忽视。

  第一,各市在推进机制上不够统一。由于机构设置不统一,工作机制不顺畅,合力弱化,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快速发展的动力受到影响。其次,投入结构也需要进一步明晰,应该更多投在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的建设上。第三,对于区域协调性这一问题,产业布局和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进行实质性合作。最后,魏建特别指出,在应对区域不均衡问题上,措施不够完善。

  据了解,黄河三角洲西北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县域如庆云、乐陵、阳信、惠民、高青等,经济总量较小,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具有油盐矿藏、土地资源禀赋丰富的东南部差距大。黄河三角洲要真正实现高效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诸如土地、资金等政策层面的努力,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高效生态经济将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谈到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报告中指出,将以经济社会发展与良好生态环境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要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就需要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优化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合理分布的总体框架。

  另外,报告中对加大环境修复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的完善和生态多样性方面提出了具体四点措施。一是,结合探索土地利用的新模式,着力生态林建设,在盐碱地上加大环境修复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的完善和生态多样性建设数十个万亩绿色生态林区;二是,根据区域实际状况,加强对被污染水系、被破坏湿地、地面塌陷区、落地油污染区、海(咸)水入侵区等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流失、海沙开采退化区的综合修复与治理;三是,在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中强化生态的保护与修复,统一环境标准,杜绝污染转移,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四是,因地制宜发展各种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加企业进行高效生态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http://news.sdchina.com/show/2526111.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