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刘大钧、陈德展、卞志良、解士杰讨论提案
齐鲁网3月7日北京讯 (特派记者 郝娟 于鹏)“从明年秋季学期起,公费研究生将成为历史,原则上每年硕士生缴纳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的学费。”这一新政将对研究生制度造成怎样的影响?会否阻挡了“寒门学子”的求学路,损伤教育公平?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住鲁委员就此展开了讨论。
“不能把贫困孩子指望靠读书走出来的路堵死了。”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谈及研究生收费政策难掩担忧之情,在他看来,在研究生队伍中,农村生和贫困生的比例还是相当之大,如果因为过高的学费而不能继续深造,一来对高校而言,影响了生源的整体质量;二来对贫困孩子来说,他们失去的是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收费未尝不可,但研究生层次毕竟是培养特殊人才的精英教育,这些人可能会左右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推行政策前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教授解士杰委员接下去说。
解士杰认为,抛开学生家庭贫困与否不说,研究生年龄基本都在22岁以上,若此时还要伸手向家里要钱,对他们心理建设方面的影响恐怕更大。他呼吁国家完善相关配套,让高校能够给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科研辅助岗位,多提供一些奖学金、助学金,调动学生积极性,既给研究生提供“挣钱机会”,也锻炼他们能力,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获得“不向爸妈伸手”的尊严,这个制度能够多大程度的完善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陈德展委员介绍,目前山东师范大学大幅提高了奖学金的数额,博士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每年2万元。从实践来看,提高奖学金数额可以缓解收费给学生们带来的困难。“目前,能获得奖学金的学生的比例太低,尚达不到一半。读研收费后,必须加大奖学金的覆盖面,保证大部分努力学习的研究生都能得到可观的奖学金,就能切实做到收费不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太大的负担。”陈德展说。
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3/0308/14649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