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震后6分钟,网友发出灾区图片

发布时间:2013-04-22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杨凡 实习生 林亚

  “我以为我要死了!震中肯定在芦山县!我家房子以(应为‘已’,记者注)垮!”20日上午8时08分,地址显示为雅安市芦山县的网友“meaningless_批话多”在新浪微博上发出带有楼房裂缝照片的微博。

  此时,离国家地震台网发布雅安地震快报仅过去6分钟,这是网络上最早出现的地震现场图片之一。而在新浪微博上,更多来自地震现场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开始刷屏。

  同时,各种信息发布平台的互动补充也是本次救灾的一大特色。在地震刚刚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有网友反映,电话、短信等渠道一度瘫痪。传统媒体通过与网络的互动和互补,搭建起求生通道。

  20日上午10点03分,在雅安写生的网友“李之柱”发布上千写生学生因桥断被困的第一条微博之后,该微博被转发24万多次。本报和中国之声、南都周刊、华西都市报、新京报等粉丝众多的媒体也纷纷转发。12点21分,“李之柱”发布微博,“谢谢大家,路通了,我们大家都在车上了。”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冯炜说,在重大突发灾难事件中,网络可以发挥快的优势。传统发布平台可以借力网络,并把关筛选,有利于更权威、全面地传达灾情状况,及时有效抢救生命。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30421/ArticelA06004FM.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