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合肥交警在合肥市区查验驾驶员有关证件。
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摄影
新华社贵阳5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李放 高洁)“官车、豪车、军车他们不敢查,就会‘欺负’我们平民百姓。”2日晚,在贵阳市红边门附近一位被交警拦下检查酒驾的私家车主向记者抱怨。
面对群众如此抱怨,部分基层执法人员则认为,从近两年的经验来判断,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以及低档车确实是酒驾、醉驾的主要群体,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官车不敢查、豪车不愿查、军车无权罚”的尴尬局面。
“县城的交警查酒驾查得最多的是过路的货车司机。”山东滨州的公安人员高正说,从他的经验看,货车司机的“酒驾率”相对较高。“一方面是因为货车司机旅途劳顿,喜欢在路上喝两杯;另一方面,他们大都存在侥幸心理,对酒驾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甚至还觉得给交警塞两个钱就能蒙混过关,完全不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放在心上。”
山东蒙阴县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公栋梁则认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机动车辆的增加,但相应法规的教育和宣传相对滞后,部分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的民众缺少对醉驾危害的认识,这也是导致收入较低和文化程度较低成为违规主要人群的原因之一。
据有关数据显示,重庆从醉驾入刑至今的两年中,摩托车和几万元的低档车是违规的主要群体,占据超过半数的比例。在浙江龙游县,一年的时间里查处酒驾439起,其中醉酒73起,酒后366起。在73起入刑案例中,属于摩托车的有43例,占58.9%。
相比起部分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和低档车的醉驾群体,更让执法人员头疼的却是权高、位高、收入高的“三高”不畏法,执法“三高”难的局面。
一位朋友告诉记者,2012年11月,他陪同某省一部门领导外出用餐,席间该领导不仅喝了酒,还怂恿司机一起陪酒,当谈起酒驾时,这位领导很有把握地说:“咱的车牌没问题,不会有人拦。”用餐结束后,该车辆确实一路“绿灯”。
在中国许多城市,政府部门车辆大都有着特殊的车牌,不同的号段代表来自不同的部门。“有时也认不出领导的车,但一般领导一个电话,我们这边就要给撤销。”山东济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交警说。对于这种情况,多数基层交警都表示“习以为常”。
据了解,在“醉驾入刑”刚出台时,全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异地换位查车的行动,但鲜有地方能够延续至今,更甚者还会在检查前群发短信提醒有关人员注意防范。
“除非是严重违规,否则豪车我们一般也都不拦。”河南省郑州市的交警王可(化名)表示,“这些人大部分关系都比较深,甚至比公务车更难对付,我们拦下来还会被反问姓名和警号,有时我们的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1月19日,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一名女司机驾驶无牌照的宝马Z4跑车违规被查处时,拒绝下车和出示证件,并将交警杨焕增顶在引擎盖上疾驶超过1公里,被私家车逼停后,该司机家人到场后更是频频阻挠执法。
“公车、豪车等特殊牌照的车辆之所以能逃避酒驾检查,不能全怪交警,是根深蒂固的特权主义思想导致交警的不作为。让交警一视同仁,严格执法,应该促使特权阶级改变特权思想,建立严密的审查和监督制度。不畏强权的交警人人称赞,如果把强权关进笼子岂不更好?”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5/08/c_132364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