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高于3月份的2.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6%,同比降幅再度扩大,创下6个月新低。
“PPI继续下跌说明经济复苏乏力迹象明显,实体经济发展不被看好。”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李铁岗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生产领域的投资要慢于资本和投机市场,实体经济恢复态势缓慢,所以预计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完全恢复的压力较大,GDP增速总体会在7.5%左右。
“PPI连降反映的是出口需求的疲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徐逢贤告诉导报记者,目前通货膨胀已经基本处于可控范围,但是由于内需增长陷入瓶颈,国外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外贸出口的减少使PPI持续处于低位。
由于与实际外贸情况差别明显,外贸高增长数据引发部分机构“数据注水猜想”。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3万亿元,增长15.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增长14.7%;进口1.06万亿元,增长16.8%;贸易顺差1145.3亿元,同比下降2.1%。
徐逢贤认为,美国持续采取货币宽松政策,目前也尚未走出经济危机阴影;而欧洲各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危机的最低谷,所以发达国家进口需求还将持续萎靡。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和产品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从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也将难有大的提振。
“消费和投资应该是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动力。”李铁岗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生产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振的双重难题,市场经济增长预期有所下降,致使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
李铁岗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应该将目标对准生产领域的投资增加和国内需求的培养,依靠拉动内需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业界普遍对城镇化所隐含的经济贡献给予较高预期,徐逢贤表示,城镇化对整个经济的促进作用巨大,尤其对小微企业发展贡献重大,进而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目标是中西部地区。
李铁岗则认为,城镇化是未来经济长期增长的“大力量”,在短期内则很难有成效。“十一五”期间的城镇化由于定位认知不明确,所以笼统地去将城镇化房地产化,不是真正的城镇化。
“今年上半年PPI同比涨幅将维持在负值区间。”徐逢贤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体系比较庞大,出现特殊情况的可能性不大,预计5、6月份经济增长会在7.8%左右,今年上半年会处于7.5%到8%之间的水平。
http://roll.sohu.com/20130510/n3754159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