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频道济南5月27日电(签约作者 苏啊青)5月2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张海鹏先生做客山东大学,以“有关钓鱼岛和琉球再议的思考”为题为山大的师生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
27日下午2时,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杨加深教授的主持下,张海鹏教授准时开始讲座。话题从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张海鹏与李国强合写的《论与钓鱼岛问题》开始谈起。钓鱼岛问题是时下青年群体关注的焦点,《论与钓鱼岛问题》发表后,社会各界及媒体对此的反映不一。张海鹏教授利用PPT和多媒体资料,详细为同学们展示了文章发表后三天内中日美三国的反应及各媒体的评论。他简要概述了该篇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马关条约》与钓鱼岛的关系,二是历史文献证明钓鱼岛归属于台湾管辖,三是“琉球处分”与钓鱼岛。
张海鹏教授在讲座中说道,发文章的时候也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的舆论,外界的有些评论是对文章的过度解读,因而为了解决读者的疑惑,他就写了第二篇文章,即《琉球再议:议什么》。张海鹏教授解释了“琉球再议”的四点含义,一是琉球再议,至少要接续19世界80年代中日两国之间就琉球问题进行的谈判;二是今天可在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机制上,由中美,或美英中俄四国之间加以讨论;三是琉球再议,可以在联合国去讨论琉球地位问题;四是琉球人民的意见应该成为琉球再议的重要依据。讲座中,张海鹏教授还让同学们观看自己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视频,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讲座过程中困惑向张海鹏教授提了许多问题,张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学好历史学。他说:“历史学是文科的基础学科,历史学家从历史角度说问题所起的影响并不只限于历史领域。”讲座的最后,杨加深教授对讲座作了总结,并要求同学们向拥有宽阔学术胸怀,客观坚定的学术立场的张海鹏教授学习。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近期主要文章《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人民日报》2013年5月8日)、《琉球再议,议什么》(《环球时报》2013年5月17日)、《最严重的问题是一切向钱看——关于学风问题的几点感想》(《红旗文稿》2013年第10期)
www.sd.chinanews.com/html/article/20130528/2013052808290717672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