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莒文化或为中华文明起源

发布时间:2013-06-08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山东文化为“齐、鲁、莒”三足鼎立

  莒文化即莒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古老的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早于齐鲁文化而又对齐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及巨大贡献。宋镇豪此次在山大的演讲题目是《莒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身为政协委员的宋镇豪曾提出议案保护莒文化,从而使莒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自古以来,山东都被认为是齐鲁文化之乡,以齐为代表的海洋文化和以鲁为代表的内陆文化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宋镇豪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齐文化和鲁文化发端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具有强烈的政治因素,是中原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同化。近年来考古学发现证实,莒文化与山东本土古文化联系更加紧密,延续了古文化的文脉,是自生的、原生形态的文化,代表中国东方古文化的重要一支。

  牛角形陶号。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1979年莒县陵阳河遗址19号墓出土。(资料照片)

  本报6月6日讯(记者 赵晓林 实习生 李铁)“日照人民永远感谢您”,这是来自山东日照的大学生向多年来致力于山东莒文化研究的宋镇豪先生发出的感谢之言。5日晚上,山东大学邵逸夫科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山东各地的史学爱好者聆听了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宋镇豪研究员对山东莒文化的解读。他认为,莒文化对中华文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能莒文化才是中华文明最早的起源。

  “日月山”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文字

  宋镇豪解释,齐国和鲁国是周的诸侯国,所以齐文化、鲁文化是周文化,而莒是土著文化,因此以莒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与周文化是相抗衡的。“齐、鲁文化的根基是东夷文化,莒文化是东夷文化的代表,它以自己的特色和先进性,影响和带动了齐鲁文化的成长成熟。”宋镇豪说,莒文化和齐鲁文化是并肩存在的,不应被忽视。

  宋镇豪说,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点,是有别于华夏文化(产生于中原地区)的另外一支。但在文化研究中,因为文字产生于中原地区,所以华夏文明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而莒文化的发现,有望改写一直以来文化界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在莒县陵阳河遗址发掘的一个陶尊上,一个“日月山”形状的特殊符号被考古界专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认为是最早的文字。宋镇豪说,经过学界30多年的研究论证,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了10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祖形。“这也就是说,中华文明的发源和中心都将因莒文化的发现而有所变动和更改,莒文化可能才是中华文明最早的起源。”

  针对有人争议齐、鲁、莒三种文化的优劣,宋镇豪认为这种“内斗”毫无意义,中华文化多源性表明它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笔。

  宋镇豪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莒文化,做到顶层设计与具体操作相结合,抓紧搜集整理相关文物,筹办东夷文明与莒文化中心。因此,他多次呼吁应尽快启动对山东莒文化的抢救性保护,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设立莒文化保护基金,以保护中华文明的源头。

  宋镇豪说,他此次来山东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再去看看莒县的几处遗址,为其研究和继续呼吁寻找切入点。

http://jnrb1.e23.cn/html/jinrb/20130607/jinrb9960555.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