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季,各种搞怪毕业照成为学生们追逐的焦点

校园内多了一条特色“淘宝街”,毕业生都忙着出售个人书籍、衣物等物品
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四的毕业生们也将带着理想各奔东西。近日,山东大学(威海)英德双语专业的个性毕业写真火了。“致青春”越来越盛行,学生们的毕业照越来越有创意,毕业留念也越来越个性。
□统筹 李彦慧 □文/本报记者 冯琳 □片/本报记者 王震
以前的班级,是一间小小的教室 今后的班级,是一张大大的地图 ——题记
“带饭哥姐”:再想带饭也不容易了
每一个大学生活中都少不了一个“带饭哥”。最近,江西农大俩学生用木棍为室友带10份饭一事让广大网友在感叹诙谐的同时,也深深的被感动了一把。在山东大学(威海)里,也有位“带饭哥”,他就是侯志亮。
这两个宿舍的成员,平时铁得很。到了饭点,大家经常通过投票、打赌、剪子包袱锤等各种方法决定谁出去带饭。“不知为什么,每次最后出来的人都是侯志亮!”同学赵岩、邓振宇等人笑言。
侯志亮大笑:“早饭、午饭、晚饭都带过;他的、他的、他的,都带过;食堂、小吃街、小饭店,都带过……总之,都带过”。室友们也附和着,称侯志亮带饭的次数有一千次了。6日中午,两个宿舍的13位男生穿戴整齐的学士服,“争分夺秒”地在大学校园里每个角落合影,操场、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就连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根柱子,他们都恨不得全收入相机。而他们最想留下的记忆,却是“带饭哥”侯志亮带饭的细节。为了感谢侯志亮,同班的李广林、张恒、锡福坤、史旭冉、王侃、邵常龙、金博、胡培佳、李元琨、王挺侹集体跟他说了声“谢谢”。“再也回不去带饭的时光了!”面对感谢,侯志亮的感叹也让人唏嘘。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毕业生小崔在大学里也是个“带饭姐”。她笑着回忆,宿舍的女孩都比较爱美,可能梳妆打扮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出门。而她的性格大大咧咧,扣上鸭舌帽,5分钟内就能出门,于是常常就担任起带饭这个“重大使命”来。“一个人带5份饭那是常事啊!”小崔说,有时会觉得跑好几个食堂窗口或小店很麻烦,可是,现在想想,“走出校门后,可能自己想给人带饭都不一定有人让带呢”。
表白集中爆发:校园里最青涩的爱恋
近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电影的热播,恰好应景毕业季的主题。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大学四年隐忍的情感,再不表白就真晚了!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的小薇上大学不久后便开始喜欢同级同系男生陈风(化名)。大二时,陈风勤工俭学在学校食堂卖馄饨,小薇便天天拉着室友去陈风所在的窗口吃馄饨,就只为看他一眼。但她隐藏自己的感情多年,从未表白。近日,文化传播学院的毕业晚会上,当全场黑灯,主持人问是否有人有话要说时,小薇终于勇敢地走上台,面对台下数百人,说出了藏在心中的爱恋。首先,她感谢自己的室友陪她去吃馄饨,只为完成她“荒唐的”心愿;其次,她大声喊出了陈风的名字,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帅气的小孙在大学4年里,被不少女生追捧,可是他始终与一位“女哥们”形影不离,那便是小雪。两人一起吃午饭,一起上自习,一起逛街。小雪单身时,小孙单身;后来,小雪恋爱了,小孙还是单身;再后来,小雪恢复单身了,小孙依然单身。可命运始终未将两人的红线牵到一起,小孙始终是以朋友的身份处处关心着小雪。只要小雪的一个电话,小孙可以立刻赶到她身边。
毕业聚餐时,从来没有过爱情瓜葛的两人却因为小孙的一段表白而微微“变质”。当天,小孙带着一大捧百合,当着全系同学的面向小雪表白,“一直都喜欢你,这束花送给你,你接不接受我没有关系,我只希望你开心幸福!”
疯狂毕业照: 照片带走,青春留下
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几位大四男生,向学校租了4天的学士服,一行人浩浩荡荡到海边留下青春的合影;毕业生杨元燕这几天沿着7路车的线路步行许多站,用脚丈量着自己坐过4年的公交车,感触颇深;经济类专业的几位女生一提到毕业,心中就对威海大海和校园万分不舍,她们约好,旅游旺季的时候会一起回到威海相聚。
青春、威海、校园都被串联了起来,在毕业生的眼里,它们都是青春的代名词。
她们说,她们几乎唱遍了威海的KTV;他们说,他们坐过威海各路公交车去往不同的地方;他们和她们说,他们感受了这么多年威海的干净和宁静,如同他们纯洁 无邪的青春岁月,纯白却难忘。
市民周先生在山东大学(威海)东门附近,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他告诉记者,今年来拍“纪念青春”的毕业生明显比往届要多,工作室一天接很多单,主要是室友闺蜜毕业写真、班级毕业写真及情侣毕业写真。
吉林路一家摄影工作室的王先生也说,本届大学生比往届毕业生更愿意花费心思纪念青春,几乎不用工作室策划,他们自己就拿出一整套策划方案,让毕业写真及其他纪念方式充满创意。“他们也更舍得为毕业花钱、花心思。”
山东大学(威海)宿舍楼区N楼门前,3位收废品的工作人员在闲聊,“现在一天最少收三四百斤书本”。而各个宿舍楼前,几乎都有废品回收人员,他们每人一天“都能收几百斤书本”。在K楼前,一位男生拿下一麻袋课本,换回了15元钱。他攥着15元钱说,“37斤课本,4毛钱一斤,卖了14.8元,收废品的阿姨还多给了我两毛钱。路太远,课本带不走,可这些带有青春回忆的书,却只卖了15元钱。”
也有不少的毕业生为毕业旅行做好了规划,因为“为纪念青春,花点钱,也值!”
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608/c25408-2179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