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 花上几百元就可以网上“淘”个人帮忙探望父母:可以陪老人聊天、做家务,还将探望写成报告、拍成视频画面,传递给常年在外的子女,让他们获得一些“心安”……
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常回家看看”成为儿女的法律责任,这让常年在外打拼“没有时间回家”却心念惦记父母身体安康的子女犯了难。不过,一些精明的商家却从中“嗅”到商机。
截至16日淘宝网上可搜索到100多家提供“代看父母服务”的淘宝商家信息,这些店家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不同地区,提供的服务包括送花、陪聊、做饭、洗衣等不一而足,价格从10元到9999元不等。
浙江金华的淘宝商家“阳光灿烂200088”提供的代看望父母服务费为300元。服务内容为:1-2人上门代看父母,将父母状况写入探望报告,陪同聊天,传递播放子女问候的照片视频给父母看,拍摄父母照片视频,让子女更为直观了解父母状况。此外,也提供代购礼品、做家务、代缴费等服务。这名店家客服告诉记者:“我们拥有弹性时间,工作之余闲下来的时间可以提供代看家长服务。”
但对于代看父母这项网络服务,采访中一些老人也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子女的亲自关怀无可替代,花钱雇别人来看望父母,把亲情商业化,会让人更难过。江西南昌69岁的退休教师董先生认为:“孩子能回来自然好,找个陌生人来看我,我会不习惯,这血缘和真心可是钱雇不来的。”
这项新兴服务并没有得到网友的追捧,多家网店交易量显示为“零”。一些店家告诉记者,目前还在做市场调研,并没有开通相关业务。其中一店家已接到的10多个电话都是记者打来咨询。
对于一些网友提出的“没有经常看望老人,就是违反法律规定”的看法,江西金凤华昌律师事务所吴中华表示:新规定中同时指出了“看望”或者“问候”的关爱方式,并没有强制约定子女与父母的交流方式。在不违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委托商业机构进行照顾老人应该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但不能“越俎代庖”,毕竟来自亲人的关爱才是老年人获取心理慰藉的一个不可替代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说,法律本身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用法律的形式对“常回家看看”进行规定,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亲情的缺失。
参与这部法律修改的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肖金明认为,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无论家庭道德、社会道德还是伦理道德的作用力都出现下降,用法律来调整社会伦理是不得已的做法。这样规定是希望用法律来支持道德,让法律和道德并肩发挥作用。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的痛苦,他呼吁,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应重新审视,“常回家看看”既是时间管理,更是价值排序的问题,舒曼说。(参与采写:杨慧、贾钊、甘泉、韩雪)
news.xinhuanet.com/2013-07/16/c_116563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