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学为经济学和语言规划工作开辟了新视野,将有助于唤醒社会语言意识、语言经济意识。”7月20日,在济南举行的“2013年度第四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上,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如此表示。
随着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与语言有关的产业链条日渐形成,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发展语言产业和语言经济,赚取语言红利,不仅在学界内基本达成共识,也得到了国家语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与会学者呼吁,未来还须制定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语言产业战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围绕语言产业相关统计建立数据库,促进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田海龙介绍说,语言经济学就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加以研究,研究语言如何形成和演变,语言的演变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等。
学界应该如何以语言经济学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生活?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陈鹏建议,亟须加强研究各领域对语言的不同要求、各领域语言的特点,研究一些领域中的语言问题和语言政策,不仅可以丰富语言学自身,而且可以让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解决与语言相关的社会问题。
此次论坛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记者张清俐)
www.gmw.cn/xueshu/2013-07/22/content_8358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