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在告别了古色古香,水榭听音的薛福成故居后,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江南梦 齐鲁情”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了钱钟书故居,在这个与钱钟书青少年时期密切相关的故居中,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钱钟书故居除小部分被拆毁外,大部分尚保存基本完好,钱钟书故居是无锡为数不多的书香宅第。 这所宅第是一组江南常见的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建筑:前后共两进,面阔均为七间。
1926年钱钟书的叔父钱基厚先生因子女较多,在征得其父同意后,于后园西北角添建楼房三楹;之后又接建楼房一楹,因园内有一树盛开的梅花,故名“梅花书屋”。因为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叔父钱基厚及子女长期居住于此,故统称为钱氏住宅。调研团来到钱钟书故居后,受到了钱钟书故居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向队员们详细地介绍了钱钟书故居的历史以及钱钟书其人。这所故居见证了钱钟书的整个青少年时代,在钱钟书考上清华大学之前,他的青少年时期大部分都是在这所充满人文气息的居所中度过。钱氏旧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具历史人文价值。而从这所故居中成长起来的钱钟书的同胞们,也大多为中国做出了伟大贡献,钱氏家庭的众多成员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有的走上科学救国之路,有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有的走上武装革命之路。文化是城市的底气,是城市的灵魂。文化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城市不断前进,充分发展的基石。钱钟书故居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钱钟书的成长轨迹,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一个城市文化中及其见微知著的代表。 (张靖宜 报道)
www.cnhuadong.net/system/2013-8-15/content_6133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