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位老济南在府学文庙前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活动 记者刘杰 摄
时报8月13日讯 (记者刘杰)寻泉水、绘地图、访古迹……最近,芙蓉街社区的居民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土生土长于此的他们正以新的视野,重新探秘老城,挖掘老城文化。13日,投资20万元,历下区“老济南in巷”(即老济南印象)传统文化保育项目启动,相关人士表示,关注济南文化历史的市民也可参与体验、口述“活的历史”。
上午9点,芙蓉街社区里人来人往。73岁的社区居民刘树林兴冲冲地拿着一块老城区地图拼图往府学文庙方向赶。记者了解到,这是“老济南in巷”传统文化保育项目的活动之一——— 参与活动者只要能完整拼好老城区地图就能抽奖。“我就在老城区长起来的,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了如指掌。”刘树林说,自己赢定了。
受区民政局委托,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该项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参与活动的不仅有社区居民,还有50多名其他社区的居民,“全是冲着老城文化来的”。
基爱相关负责人说,“老济南in巷”项目4月份就已开始实施,由历下民政投入20万元购买该服务项目。项目着眼于老济南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以老城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即用“活的历史”重述文化积淀,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保育与活化。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其实,普通人也能讲述老济南的故事和历史。18岁的小王是从芙蓉街边上长大的,他的济南故事几乎全与“吃”有关。“胥记面馆、臭豆腐、榴莲酥,大串儿的烤肉百里香。”小王说,传统文化就“活”在老城区人的生活里。
再比如,芙蓉街社区青少年和老人共同手绘的老济南游览地图,很多人画上去的就是自家院子。“这张地图里标注着每个具有文化印记的院落,同时配有文字说明。”工作人员说。
该项目负责人之一、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社工系副教授张洪英说,他们与历下民政的首期合作是一年,年底将对合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再长期合作。“芙蓉街的保护、开发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要依赖居民商户的参与。不仅是爱护老建筑,还要爱护文化氛围。通过增加商户、居民对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保护老城的参与度。”在她看来,“活的历史”的重述,社区居民的亲身体验,都有利于鼓励居民爱护老城区,让老城文化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从项目开始至今,已有5000多人次参与该项目的体验。
jnsb.e23.cn/shtml/jnsb/20130814/11728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