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治疗一名因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就诊的患者,目前患者病情平稳,即将康复出院。
患者为一57岁女性患者,因咽部不适到山东医大二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显示左咽旁间隙占位,向中线推移左扁桃体,行强化CT检查为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动脉瘤,随即转入神经外科。从CT来看,动脉瘤呈均匀的梭形扩张,体积巨大,约3.5cm×4.5cm,上至颅底,下至下颌角,外侧至下颌骨,内侧压迫咽腔,动脉瘤近端、远端的颈内动脉迂曲。转入神经外科后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压迫动脉瘤近端后造影显示对侧颈内动脉、同侧椎动脉可部分代偿供血。
该患者动脉瘤巨大,与咽壁间隔极其薄弱,一旦破裂出血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志刚组织科室讨论,制定了两套治疗方案:一是放置覆膜支架,将血流隔绝在支架内,使动脉瘤萎缩,且能保证远端供血通畅;另一套方案则是直接在动脉瘤近端将颈内动脉闭塞。前者由于保留了颈内动脉,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必然大有裨益,但费用昂贵;后者手术简单,费用低,但可能造成脑缺血、脑梗塞甚至危及生命。向患者家属交待两套方案各自的优缺点,家属要求积极保留颈内动脉,选择覆膜支架置入术。
由于脑血管覆膜支架刚刚面世不久,山东省内尚未开展,王志刚反复研究患者脑血管造影的影像数据,选择合适的支架,并亲自实施手术。由于动脉瘤瘤腔远大于动脉管腔,且管腔近远端均迂曲、扭转明显,手术的实施异常困难。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成功地将支架放置到位,完整覆盖了瘤腔。但同时面临另一个问题,直接释放支架极有可能导致支架在瘤腔内不稳,甚至突入瘤腔,造成手术失败,最终会导致颈内动脉闭塞,于是王志刚决定在瘤腔内填塞一定数量的弹簧圈以稳定支架。最终手术成功,再次造影显示颅内血流通畅,瘤腔内未再显影。术后患者咽部不适感也明显缓解。
覆膜支架作为一种重要的介入材料,在某些血管性疾病如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脑血管迂曲、纤细、穿支众多等特点,长期以来,脑血管覆膜支架的发展明显滞后,近年来才逐渐成熟。该患者动脉瘤巨大,常规治疗手段无能为力,覆膜支架置入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为山东省首例成功应用覆膜支架治愈的巨大颈内动脉瘤。(韩超)
lushang.sdnews.com.cn/jctj/201308/t20130822_1327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