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教育频道8月30日讯(通讯员黄艳华 汪威 和焕斌 )眼前的他,面色黝黑,肩膀粗壮,衣着朴素,一看就知道是常干农活的孩子。但是,从那坚毅的眼神、阳光的笑容和真诚的语言中却可以感受到,他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认真完成学校的功课,并坚持每星期都去田间地头干农活。田间的劳作使他皮肤黝黑,岁月让他拥有了一张本不是同龄人该有的脸。可是他却从未因此而懊恼,而是带着一颗自强不息和感恩的心,一直在青春的路上默默奋斗。

他叫王洋洋,家住衡水市武邑县王屯村,2013年被山东大学录取,山东大学赴地市迎新团走进王洋洋家中,深入了解这个自强不息的“好儿郎”,带去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
困苦难磨少年志
走进王洋洋的家中,你不禁就会立刻想起“简陋”二字,房子仍然是30年前盖的土房,一家人住在里面显得很拥挤,屋里一张陈旧的土炕,除了那台不大的彩色电视机,就再没有别的摆设,一家人就在这里度过了十几个春秋,艰苦但不悲观。
王洋洋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积劳成疾,落下了病根,家中没有多少钱,承担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便选择了在家输液治疗,所以父亲只好放下工地上的活来照顾她。于是,家里的农活大都落在了王洋洋的肩上。王洋洋的哥哥刚大学毕业,大学四年基本是靠贷款和奖学金支撑,但是家里仍然入不敷出。上半年,父亲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头老牛来供王洋洋读完高中。
虽然王洋洋的家庭很贫困,生活很艰难,但是他却从没有被困难压倒,反而迎着苦难不断向前进步。他一直拿“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来激励自己,告诉自己困难是磨练,用顽强不屈的意志去打败生活难题,那才是男子汉。

王洋洋家的院子
理想激励儿前行
在王洋洋简陋的家中,有一个地方很显眼——残破不堪的墙壁上贴满了王洋洋兄弟俩从小到大获得的各种奖状、证书。每当王洋洋父母看到这些荣誉时,都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王洋洋从小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并且一直保持到上高中。在王洋洋高二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学习突出,他获得了政府为优秀贫困生发放的1500元助学金。高三的时候,他经常获得学校设立的奖学金,而且经常是最高奖学金50元。这对于每个月生活费仅250元的王洋洋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产,也为这样一个贫苦的家庭减轻了的负担。
当记者问他如何能在这样艰难的家庭环境下一直这么优秀时,他坚定地回答:“因为我有奋斗的目标,有自己的理想。”漫漫求学路上,逆境没有让王洋洋屈服,反而激发了他一定要成功成才的梦想。梦想的力量也时刻激励着他,勇敢地前进,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如今,王洋洋已收到了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更是激动万分。在了解了山东大学的资助政策后,他说出了自己的规划:通过山东大学新生“绿色通道”入学,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的机会,解决生活费,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乐观豁达报国恩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这个家庭失去笑声,反而锻造了他们乐观豁达的性格。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我们不时地听到王洋洋一家人爽朗的笑声。王洋洋的父亲说道,“儿子考上山东大学,是家里的荣耀,虽然这会给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带来更重的经济负担,但是孩子的前程是不能耽误的,就算是再穷,洋洋的大学也一定要上”,“家里对孩子从小读书就是万分的支持,就算家里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
edu.iqilu.com/gxbk/gaoxiao/ptgx/20130830/16502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