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岳母刺字、十二金牌都是传说

发布时间:2013-08-28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关于宋代英雄人物岳飞的文学影视作品历来不少并引发关注。不久前历史剧《精忠岳飞》热播,收视率居高不下。“岳母刺字”“十二金牌”引得无数人津津乐道,历史上真有这样的故事?岳飞的相貌到底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专访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熙惟教授。

  刺字有,岳母动手不靠谱

  “当兵刺字是宋人从军的风俗。”张熙惟说,唐宋时期士兵有刺臂、黥面的规定,以此作为军人身份的标志。“刺字是一种耻辱,对人格也是侮辱。而当兵在宋代是身份低微、闲杂人员等从事的卑贱职业,像岳飞在荒年应募参军,其实是不得已。”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民间流传已久。张熙惟介绍说,最早的刺字为《宋史》中的“尽忠报国”,但并未提到岳母。元明时代,岳母刺字也没有流传。到清代《如是观传奇》出现了岳母刺字的情节,在钱彩《说岳全传》第22回“刺精忠岳母训子”中,则出现了岳母用绣花针刺字的细节,四字也成为“精忠报国”。

  张熙惟表示,岳母出身一般,作为普通农妇一般没有文化,而刺字在当时是专门的手艺,由专业人员来负责,“贤母教子的故事可信,但岳母动手刺字,史学界一般不认可。”至于四字的变化,张熙惟认为是受到宋高宗赐给岳飞锦旗上的‘精忠岳飞’影响。

  黄晓明“美髯”版岳飞引发不少网友质疑。“按照流传至今的传摹本、南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卷》,岳飞没有髭须。”张熙惟说。清代学者阮元在《石渠随笔》讲岳飞“面大而方,广额疏眉,两颊甚丰,目圆鼻尖,自口以下,重颐甚长,无髭须。”根据画像来看,岳飞的脸相特征是头颅颇大,方脸大耳,眉宇开阔,眉毛较短,嘴小,颔下无须。张熙惟表示,很多后世岳飞画像与雕塑与此并不相符。

  “十二金牌”是岳飞孙子先说的

  岳飞北伐因一日连收“十二金牌”被召回的故事令无数后人唏嘘不已。“‘金书字牌’是驿站递送最紧急公文的一种凭证,以此送递诏书不可疑,但一天连续12道金牌,不合情理。”张熙惟说。

  据张熙惟介绍,宋史学界一代宗师邓广铭先生曾考证破除“十二金牌”的说法。“十二金牌”源于岳飞孙子岳珂编写的《鄂王行实编年》,其中记载绍兴十年岳飞北伐,曾在一天之内收到朝廷的十二道金牌,促其班师。邓广铭先生指出,岳珂的记载源自另一份史料《岳侯传》中的十二道诏书,“为同一事一天颁发十二道诏书不合常理,岳珂没找到任何一道,在转述时便改为十二道金牌,来希望避免人们追查诏书。”“南宋朝廷下诏令岳飞班师不存在争议,即使料定岳飞犹豫需要敦促,一天12次‘特快专递’还是难以理解。”张熙惟表示,岳珂的记载可以令故事更加悲壮,但与历史真实已有背离。

jnsb.e23.cn/shtml/jnsb/20130828/1181258.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