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了几千年的方块字,似乎正从“熟面孔”变成“陌生人”。近期,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汉字听写测试火了︱《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电视节目,不仅将“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这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我们承认,如今“提笔忘字”,甚至“不会写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严重质疑,国人“提笔忘字”真会影响汉字的文化传承吗?汉字是国学,汉字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汉字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和意义是无法否认和抹灭的。但是,汉字不只是让人书写的,更重要的是让人阅读,也就是说,能够阅读汉字比书写汉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键盘时代,由于书写工具的进步,人们手写汉字“提笔忘字”是有必然性的。“提笔忘字”会让老外笑话,确是尴尬,这是不应该的,但在笔者看来,“提笔忘字”并不影响汉字的文化传承,如今人们过度关注“提笔忘字”和影响,有放大“提笔忘字”负面意义的嫌疑。
汉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对于以汉字为书写工具的国人来说,确实不应该。然而,“提笔忘字”不只是只有负面意义,正如有专家所言,国人书写能力的退步是文字工具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人们不必过于忧虑,因为国人书写能力的退步恰恰是文字书写工具进步的结果。换言之,人们写字已经从过去的手写一种方式,变成了如今的电脑写字、手机 写字等多种方式,尽管现在手写汉字时会“提笔忘字”,但总体上看,书写错别字率比过去大为降低。因为在现实中,如果出现不会写的生僻字,用手机、电脑一查就知道就会写,比字典查找更方便快捷。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盛玉麒认为,汉字作为书写符号伴随工具的进化经歷了“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现在已经到了“机笔”阶段,这种“换笔”是科技进步的自然结果。
一个事实是,“提笔忘字”并不是说人们越来越不认识字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汉字,汉字的文化传承意义就在,因“提笔忘字”而担忧汉字的文化传承,其实没有必要。当然,最好不要“提笔忘字”,毕竟书写汉字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手艺”,如果几十年后书写汉字成了书法家的“绝活”,那可是太丢人了,那中国人的脸可真的没处放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危机”是存在的,拯救汉字也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必须正确看待“提笔忘字”现象,汉字的美不只是书写功能,其他文化传承方面的美更绚丽多姿,所以,我们不要过度放大“提笔忘字”的负面意义。
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3/0910/189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