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传统小吃飘出的文化味愈加久远

发布时间:2013-09-30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崔云飞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底蕴深厚的文化熏陶,为济南饮食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连街边那道道小吃也都飘出屡屡文化的气息,城市在发展,而璀璨的饮食文化,意蕴却更加长远。

  让传统小吃飘出的文化味愈加久远,无疑是泉城人共同的期盼。

  传统小吃飘出文化气息

  谁能知道,街头那一个小小的油饣旋,承载着季老对泉城济南多少的眷恋?谁又知道,济南的小吃又会抚育出多少英才俊杰?

  “要尝济南的味道,怎么也得喝一碗地道的甜沫。”这是一位老济南人对外地游客的推荐。相传明末清初时,济南当地有一家田姓粥铺,常常慷慨赊粥赈济穷苦人。渐渐地,上门求粥者不断增多,小铺的粥也开始供不应求,于是店主便想出了在粥里加入菜叶和咸辣调料的法子。而煮粥的大锅总热气腾腾,泛着白沫,人们便将粥起名为“田沫”,后被误听成“甜沫”,并渐渐流传开来。也有人说甜沫就是“添末”,这倒也把它的制作工序描述得简洁生动:正是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菠菜、豆腐干、粉条、五香料这些“末儿”,才让原本一锅普普通通的小米糊糊变得咸香四溢,有味道、有嚼头。

  说起济南的小吃,还真有一种原本街头巷尾常见的小吃,与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老人家结缘。季老老家山东临清,从6岁起,就离开老家,来到济南投奔叔父,并在济南读私塾,上小学和中学,后来去北京上大学。在济南的生活,给季老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季老的《我的童年》、《月是故乡明》等多篇散文中,他都提到了家乡和济南。

  季老非常喜欢吃济南的特色小吃——— 油饣旋。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蔡德贵,当年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北京一次,每次来看季老,他都特意从济南定做油饣旋,早上做好,中午赶到北京,让季老当天就能吃上。这已成了蔡教授每次到北京的固定“课目”。季老对于家乡的小吃非常满意,还专门给做油饣旋的张姓店家题字:“软酥香,油饣旋张”,给街头小吃增添了缕缕的文化气息。

  扎啤肉串文化渐成泉城一部分

  这座城市是古老而又年轻的,白天吃完传承百年的街头小吃,晚上边喝啤酒边看劲歌热舞的表演,古朴与现代,融汇济南,愈加久远。

  “喝扎啤、吃肉串”在济南不仅是年轻人的特属,河边、街巷、泉水边,一个个烧烤摊上,不难见到各个年龄段的济南人吃着“嗞嗞”冒油的肉串,喝着沁人肺腑的新鲜扎啤。

  2013年8月7日7时,由高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济南报业集团主办的济南首届啤酒美食文化节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广场隆重启幕,给济南市民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宴狂欢。在现场,很多市民一边喝着啤酒吃着美食,一边欣赏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其间,主持人不时走下舞台,与现场市民互动,或邀请市民一起跳舞,或让几位市民上台进行一场“吹瓶”比赛,把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济南首届啤酒文化节作为济南首届泉水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现场着重突出地域特色,展现齐鲁风采,充分发挥济南美食与啤酒的完美结合,在2011、2012年两届啤酒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加大求变、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加入不少新鲜的文化元素。在为期24天的啤酒狂欢节里,市民游客不仅尽情畅饮多种品牌和口感的啤酒和美食,还欣赏了大量精彩的文艺演出,参与扣人心弦的互动游戏,惬意的享受着啤酒、美食及夜宴生活,感受着新时期济南饮食文化带来的快乐。

  济南首届啤酒文化节现已成功举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这个城市新的文化座标,更加夺目、愈加灿烂。

   让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历史与现实交汇,传统与国际接轨,如今的济南,正站在发展的前沿,以包容的心态,容纳外来文化,以朴实的品格,迎接八方游客,各路文化杂糅的济南饮食文化也必将迎来大发展。

  发展迅猛的今日济南,正处于传统与现实交织的历史转型期,大量外来饮食文化的进入,使得济南饮食文化传统与现代并存,一方面是充满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传统特色小吃,一方面是各种大型的酒店餐饮,传统与现代在济南人的餐桌上交融,相得益彰,让每一位食客感受着济南所特有的饮食文化。

  来到济南,你可以去各家名牌酒店,品尝世界各种菜肴,体会现代化的济南带来的饕餮大餐,同样,你也可以到芙蓉街、大观园去细细品味各种传承千年小吃,用舌尖去慢慢感受古老济南带来的饮食文化。

http://news.e23.cn/content/2013-09-29/2013092900269.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