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志愿者成为大剧院内外亮丽一景。(本报记者 陈长礼 摄)
原标题:他们就在现场,却注定错过盛典
协助安检,引导观众有序入场,准备演出人员通道,迎接国内外贵宾……这一夜,尽管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的夜空璀璨夺目,但有一群人,十艺节开幕式对他们来说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500余名志愿者一直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直到大剧院的夜静了,人散了,他们才陆续离开自己的岗位。
辛苦 一晚要检查数千个证件
“请进场观众提前出示证件,按秩序进入……”今年在山东警察学院读大三的志愿者张小凯,每隔20秒左右就要做一遍安检提示。
晚7时30分,观众流量已经非常大,志愿者们需要不停地引导观众排好队伍等待安检。因为十艺节场馆的证件分为十多个种类,志愿者们需要具备“火眼金睛”,区分证件类别,引导观众进入不同的场所。“您好,请带好随身物品从这边走。”志愿者孙天威从下午5点多开始,就和队友们来到了大剧院现场。在开幕式开始前,他和另外三名志愿者已经在这里站了近3个小时,数千名观众从这里通过安检。
年轻 超九成志愿者是“90后”
“很多志愿者整晚都在场外进行服务,连开幕式现场都没进去过,他们太辛苦了。”在开幕式现场,观众赵法军对记者说。而辛勤工作着的志愿者们却不觉得苦。“这个工作并不枯燥,观众从我们这里经过时会对我微笑致谢,我很有成就感。”1995年出生,正在山东大学读大二的志愿者梁倩笑着对记者说。“这些志愿者主要是来自高校大二、大三的学生,志愿者们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不仅要有相关服务经历,还要掌握大量的志愿服务知识。”团市委志愿者部部长魏靖晶表示,十艺节期间,共有1200余名志愿者在济南各个会场、剧院、接待酒店,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宾客提供接待、讲解、导游、文秘等服务。而且他们大都很年轻,其中“90后”能占到90%以上。通过十艺节志愿服务实践,这些“90后”提高了自身的志愿服务水平,也向社会证明了“90后”不像外界认为的那样娇气脆弱。他们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十艺节小绿叶”。
效率 仅用30秒完成道具搬运
在开幕式现场,记者看到一支由10余名男生组成的上下场口志愿者队伍,他们在后台待命,看不到场上的演出,却承担着保障开幕式演出道具上下场口畅通,帮助搬运道具的任务。开幕式现场,他们仅用30秒就迅速完成道具搬运,没有给通道造成任何影响。“这群小伙子效率太高了!”他们的表现彻底“惊艳”了在场的剧务人员。
高效率的背后是高强度的训练。一位志愿者带队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这个岗位对志愿者们的体力要求很高。前期培训时,他们每天都有长跑、篮球等训练,还有团队配合训练,在开幕式之前已经演练了四五次。一个长得憨憨的小伙子笑着说:“虽然我们团队都是男生,但是分布在场馆四周的坐席引导员却是由妹子组成的,有她们在‘督战’,我们必须充满干劲。”一句话引得在场人员哈哈大笑。
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aowen/2013/1012/16979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