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济南消息(记者 徐玉芹)昨天上午,来自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师大附中、历城二中、章丘四中四所中学的40名高中生来到山大,参加山东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拜师会”和“第一次师生见面会”,拜见了自己的大学教授导师。这是我省首批高中生有了大学教授导师。
“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开展早期基础科学人才发现和培养而设立的,以期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优秀中学生。
山东省“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工作自2013年6月启动,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与山东大学共同实施,第一批参与的中学包括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城第二中学和章丘第四中学。通过中学生自主报名,中心筛选推荐和山东大学组织专家面试等环节,最终确定40名高一学生入选第一期山东省“中学生英才计划”。
昨天上午的拜师会上,40名中学生除拜见了自己的教授导师。山师附中的马本浩被录取到英才计划数学取向,导师为蒋晓芸教授。“以前觉得大学教授离自己很遥远,没想到自己在高中阶段就有机会和他们如此近距离接触。”马本浩说,包括彭实戈院士、蒋晓芸教授在内的老师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都很平易近人。“以前遇到难题,能请教的只有自己的数学老师,以后遇到专业方面的问题,就可以找教授导师请教了。”马本浩说,昨天与导师蒋晓芸教授的第一次见面,蒋教授就给他讲了一些数学专业方面的知识,这让他觉得很受启发。
据了解,学生们拜师后可以参与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经导师审定认为确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大学还可以通过科学报告、科技社 团活动、参与实验室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立体的培养。培养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时间以寒暑假和周末为主,也可以根据科研项目周期和培养学生的要求以及相关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培养周期至整个高中阶段。
山大表示,未来不排除在自主招生时优先考虑“英才计划”的学生。
http://60.216.0.164:99/html/2013-11/03/content_82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