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凡森,男,山东沂水人,1966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工程师,律师。威海银兴集团董事长,威海银兴预应力线材有线公司董事长,威海悦程律师事务所律师,威海市临沂商会会长,威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威海市政协委员。所获荣誉有“威海市优秀企业家”、“ 威海市劳动模范”、“ 威海市优秀民营企业家”、“ 威海市十大青年创业之星”、“ 威海最具影响力经济年度人物”、“ 威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山东省优秀企业家” 、连续8年被环翠区政府授予“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2012年6月起开始担任山东大学(威海)《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课程授课教师。2013年4月16日受聘为“山东大学(威海)校外就业创业导师”。
他是威海银兴集团的董事长,威海悦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还是威海市临沂商会的会长,威海市政协委员……郝凡森的身上有着太多的职务与头衔,然而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课上的同学们来说,郝凡森是他们的郝老师,更是一位亲切随和、教学严谨、知识渊博、注重实践的好老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郝老师身上有着太多太多值得尊敬与推崇的“好”……
初涉杏坛 一丝不苟 争做传道授业解惑一盏灯
2012年6月起,郝凡森受邀开始担任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课程教师,初登杏坛,为了找到理想的上课教材,他专门驱车去北京西单和王府井的书店寻找、翻阅相关书籍,在查阅大量创业指导书籍之后,郝凡森发现,创业指导教材中大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内容空洞,实践性的东西较少,不能满足同学们的课堂需求。于是,他参阅相关书籍和网络上的动态信息,结合自身的创业体验,开始自己备课、制作PPT教材,通常一节课准备下来,就要一天的时间。在第一学期课程开设期间,为了认真备课,保证每周两次课程的时间与质量,每当遇到备课或上课时间与公司业务存在冲突时,郝凡森总是选择推掉公司的业务或者出差安排,把为同学们上好课放在第一位。备课认真,上课更是严谨,每学期课程开课前,为了能让同学们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氛围,郝凡森总是亲自到教学楼内查看教室、调试设备,对于课件的字体大小、颜色、声音,都一丝不苟地调整,保证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都能清楚地接受到课堂上老师传递的信息。每次上课前,郝凡森总会提前二十分钟到教室,为上课提前做好准备。这种严谨认真的授课态度和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赢得了同学们的普遍尊重与好评。今年的春季学期已经是郝凡森执教的第三个学期,虽然每周上课的次数减少到了一次,但是选修《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通选课的学生却不减反增,原定60人的课容量,结果慕名选课的达到了近200人,考虑到同学们的上课热情和课程质量,最终将课容量折中为120人,由此可见其课程的受欢迎程度。
基于自身的理论修养与对创业的深刻理解和认识,郝凡森还多次受邀为我校创业孵化园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和帮助,为我校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同时多次受邀担任我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业孵化园入驻项目评审的评委。有些想创业或正在创业的学生慕名找到他寻求指导,他也总是不厌其烦、悉心指导,如何扩大规模,怎样经营会好一些,怎样规避创业陷阱和误区……这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创业困惑和发展瓶颈。
课程创新 不计名利 打开学生品读社会一扇窗
在同学们写给郝凡森的留言薄中,有一个同学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从来都没想过创业,只是听了您的课觉得很好,之后就不想回去了。”选择《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课程的学生并不是人人都想创业,有的是慕名而来,想领略一下郝老师的风采;有的是为了得到郝老师的指导,为“挑战杯”创业大赛做准备;还有的是为了更多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进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做好人生规划。而郝凡森的授课目的,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他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同学们理性地认识创业、对待创业。在郝凡森看来,对于同学们的创业热情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如果心理素质不过硬,在求学期间没有很好的项目,他并不建议这样的同学去创业;最好是毕业以后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以后再去创业。第二个目的就是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窗户,从另一个视角看待社会,了解客观、真实的社会,更好地给自己定位。
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参加实践、接触社会,郝凡森积极创新授课方式和结课模式,将课程分为四个部分:教师授课、讨论课、参观企业、创业计划书答辩。在教师授课环节,除创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外,他还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和生活阅历为同学们详细讲解创业环节、公司运营、法律知识、人脉关系等,为同学们传授社会经验,阐释社会现象。上完课程的同学们纷纷反馈,在郝凡森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在其他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位同学说:“郝老师会教给我们很多在其他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上他的课,我学会了更理智地看待社会和周围的事情,更独立地思考问题,在就业认知方面也不再像原来那样想当然了。”在讨论课上,郝凡森从不限制同学们的讨论主题,同学们的问题也五花八门,钓鱼岛问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讨论课中阐释、辩论、激荡。对于同学们的提问,他也总能鞭辟入里,给出自己的见解,让同学们对他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叹为观止。同学们赞他知识渊博,他却谦虚地解释自己只是喜欢看书罢了,他鼓励同学们也养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在参观企业环节,郝凡森安排自己公司的班车免费接送同学,并亲自带领同学们参观银兴集团、传祺汽车4S店、银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入到企业一线,近距离接触产品生产线,让同学们切实了解不同行业的现状和运营情况。
为了保证同学们能通过课程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郝凡森经过多次论证,创新了课程的结课方式,将常规的以考卷和论文为主的结课方式改革为小组创业计划书答辩的形式,不仅考察了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更促使学生将创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为鼓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他自己出资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奖金分别为2000元、1000元、500元。评审过程中,郝凡森会亲自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好友担任评委,让同学们与企业家零距离接触,真正了解到自己创业计划中的问题和短板。这一新颖的结课模式得到同学们的青睐和积极响应,同学们上交的创业计划书,有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些真正想创业的学生还会向郝凡森详细请教计划书中的细节问题。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郝凡森也在享受着与同学们相处的时光,他说:“同学们的思想特别活跃,水平也很高,教学相长,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感觉又回到了上大学的时代”。
热心公益 低调朴素 自比默默贡献社会一颗钉
多年来,郝凡森一直低调地从事着公益慈善事业,他说自己从事或推动公益事业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也从来不作大肆宣扬,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助人心态。
早在2007年到2009年,威海银兴集团连续三年共捐款15万元,用于资助我校法学院法律方法论研究基地建设;威海市临沂商会成立后,作为会长,在他的倡议和协调下,2012年1月7日,我校与威海市临沂商会签订助学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从2012年到2015年的四年时间内,临沂商会每年出资5万元,用于资助35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临沂籍本科生,他说:“不能让小老乡们因为经济困难耽误学业,是我们临沂老乡的共同责任。”此外,临沂商会还为我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就业岗位机会,定期选派商会会员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等,全力支持学校的教育事业。2012年冬,郝凡森从学校了解到,有很多贫困学生没有棉衣穿,马上出钱为学生购置了50件棉衣。他还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到自己的公司实习,使学生在锻炼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上的资助。
除了在学校从事的公益活动,在社会上,郝凡森也有过很多善举,他所在的公司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做社会公益事业,小到为个人捐赠钱物,大到连年帮扶一个村庄。郝凡森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不只是属于自己了,它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他表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可能千差万别,但只要有能力,每个公民都应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平凡的话语中饱含朴素的人文情怀和自觉的社会担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山东大学(威海)的就业创业导师,郝凡森以一颗赤诚之心真诚无私地向同学们传授知识、指导实践,把同学们的喜爱当作对自己的厚爱,珍之重之;作为银兴集团的董事长和临沂商会的会长,他情系公益事业,关心帮助贫困学生,将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怜之助之。在众多的角色转换间,郝凡森的用自己的“好”博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尊崇,并将这种“好”广为播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子争相选课,以期领略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