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揭秘济南新闻发言人:一个来自北大一个上过清华

发布时间:2014-02-19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1392767462810.jpg

北大毕业的李本海 人过五十再学艺 记者郭尧 摄

  2月17日,春节后的第一场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李本海没有急着走。他知道,肯定还有媒体人有问题要问。

  很快,李本海就被众多意犹未尽的记者围住了。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了过来,李本海一一作答。终于,大家准备离开了,李本海又给记者招呼着:“回头有啥想问的,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参加过发布会的记者,都知道他的手机号,李本海的手机24小时开着。

  ◎人物名片

  姓名:李本海

  籍贯:济南商河

  学历: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

  经历:曾在中学任教,常年在基层任职

  现任: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忙人与“闲工夫”

  【说话表情都得事先演练】“懒人当不了新闻发言人”

  约访李本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上周一到周四,每天联系李本海成了记者的“必修课”.其实他人很随和,但就是太忙,一直没法敲定采访时间。“春节后第一场发布会轮到我发布新闻,很多事得准备。”李本海说。正月初四,他从商河老家赶回市区,初五、初六、初七这3天,他一直在办公室为发布会做着各种准备。“懒人当不了新闻发言人。”李本海说。为一个发布题目准备上几万字的材料,是很正常的事儿。这些材料有相关部门、领域提供的,也有从网上搜集学习的,甚至还有些是向专家请教要来的。除了这些,他还得了解更多政策法规、研究咋和媒体打交道,甚至在发布台上说话语速多快、表情啥样,都得演练几次。

  李本海曾经当过中学老师,还在基层工作多年,即使是这样,当了新闻发言人后,李本海还是害怕自己不接地气,不知道百姓需要知道啥、最关心的是啥。这次春节,回商河老家过年时他也没闲着。“串门拜年的时候,问问亲戚朋友,农民增收咋样?对‘农民上楼’都有啥看法?多掌握一点是一点。”

  原来下了班,李本海有时还会陪妻子看会儿电视剧,可自从当了新闻发言人后,李本海常“霸占”着家里电视机看新闻,除了了解最新新闻动态,他还研究人家咋发布新闻信息。有关新闻发言人写的书,他也看了好几本了,“学学人家咋干的”.

  名人与“新兵”

  【前50年就上过一回报纸】“小区老太太都喊我发言人”

  “我和记者朋友聊起来时,常开玩笑说我是新闻发布圈里的新兵,只能多学习、多积累,为每一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李本海说。可有时候准备得再充分,上场时还是会有些紧张。

  在今年之前,51岁的李本海的照片就上过一回报纸,那还是在2011年。那一年,他被评选为泉城优秀公务员标兵,和其他人的表彰照片被登在了报纸上。

  1月15日,济南市委、市政府首次新闻发布会召开,新闻发言人李本海和刘勤头一次亮相,和媒体见面。李本海坦称,自己有些紧张,细心的人甚至能发现他在现场出汗了。虽然后来有不少朋友给他发来短信,夸他表现还不错,可李本海只给自己的表现打了60分,刚及格。

  首次新闻发布会后,李本海的照片和报道出现在了报纸、电视、网络上,李本海正式告别了以往的“幕后生活”,开始适应“台前”状态。

  “头一次发布会后,回到家门口,小区里的老太太都喊我发言人。”他说。同事、朋友们见了他,也常开玩笑地喊他发言人,问他最近又将发布啥内容。

  潮人与“老土”

  【不爱打扮的人要逛服装店】“花自己钱去吃饭也不敢去”

  渐渐的,李本海身边的人们觉得,当了新闻发言人以后,“老李”好像变了。“原来经常见他穿夹克,基本没见过他穿西装、打领带。”说起李本海平时的样子,同事们都公认“老李不是个爱打扮的人儿”.可就是这么一个从不把穿衣当回事儿的人,前几天却破天荒地拉着妻子去逛了次服装店。原来,作为新闻发言人,为在发布会现场展现出良好状态和礼节,同事建议他得置办件白色的正装衬衫。

  但李本海连着逛了好几家店,衣服最后还是没买成。“平时很少逛街,不知道现在一件衬衣都这么贵了。”说起买衬衣的事儿,李本海还有些“气愤”,“转了几个店都发现一件衬衣要上千元,可我的心理价位才200块钱左右,最后也没狠下心买。”这段时间,因为一直忙,也没找到时间再去买衬衣,李本海还是穿着以前的旧衬衣上了发布会。

  没有新闻发布会时,李本海又回归成大家眼中熟悉的“老李”,脱去了西装,穿着夹克笑呵呵地忙活着。

  不过,李本海和朋友们出去吃饭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约他去饭店吃饭,说清楚是自己结账,可他经常不去。”朋友们觉得挺不理解。“虽然是花自己的钱去吃饭,但还是怕遇到市民后不好解释、引起误解,所以干脆就不去了。”李本海说,当了发言人后,总觉得“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自己”.

  除了怕人误会,李本海还有不少更怕的东西。“现在最害怕的就是说错话。”他说,他也担心媒体提出一些他把握不准的尖锐问题,还怕自己发布信息时表达得不清楚,对公众和媒体产生误导。

  说话与不说

  【再怕说错话也不能不说话】“要老是念稿就没意思了”

  再害怕说错话,新闻发言人也不能不说话。这对李本海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挑战很快就来了。2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全程直播,还首次设置了记者提问环节。“现场直播,播出去就收不回来了,不能出错。”李本海说,不知道记者们想问什么,他一口气准备了20多个话题“备考”.虽然记者们只问了3个问题,他丝毫没觉得自己用的功夫白费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发布会前尽可能多做准备,是他对抗担心和压力的武器。“今年怎么治理大气污染”、“‘负面清单’制订的咋样了”……17日的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围住他追问着,李本海没被问住。这些问题,他在发布会前都做了准备,最新的情况和进展他都知道。“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要老是念稿就没意思了。”李本海说,媒体能问得过瘾,新闻发言人不捂着藏着、坦诚应对,老百姓通过发布会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这场发布会才算成功。“绝不说假话,发言人不能糊弄人,发布信息的目的就是让百姓知道真相,我不会拿一些假的东西去糊弄老百姓。”他说,不说假话是他的原则,除了应保密的内容和自己说不准的内容外,他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及时准确地发布老百姓关注的信息。

1392767518773.jpg

●美女发言人刘勤 我不会说“无可奉告” 记者郭尧 摄

  ◎人物名片

  姓名:刘勤

  籍贯:祖籍天津,在济南出生长大。

  学习经历:2002年至2003年,在清华大学学习;2005年至2008年,在山东大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取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经历:曾在槐荫区政府工作,后在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市政府研究室等处任职。

  现任: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

  □本报记者 赵云龙

  在市委、市政府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刘勤穿上一件红色衣服,完成了自己的新闻发布“首秀”.选择穿这件衣服亮相,刘勤有着自己的“小心思”.“那天正好是小年后一天,离春节越来越近了。我想,穿着这件红色衣服,大家能更有喜庆的感觉。”她说,哪怕只有一个人感受到了这份喜庆,那她的心思就不算白费。

  作为女性新闻发言人,刘勤有的,不仅仅是细腻和心思缜密。“‘无可奉告’这种话,不会从我嘴里说出来。”刘勤说,就算是遇到了她不了解的事,她也会在发布会后持续关注、求索实情,然后在下次发布会或通过其他形式给出一个答复。在济南出生长大的刘勤,骨子里透着一股子认真劲儿。

  心思

  穿红衣服提前拜年 “黑色套装庄重过头了”

  1月15日,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刘勤作为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初次亮相。那天,她穿着蓝色上衣、黑色裙子,略施淡妆,出现在众人面前。“我平时不化妆,喜欢休闲一点的衣服。为了参加发布会,还特意去买了件黑色套装,结果穿上一看,庄重过头了,后来就又换成了那件蓝色衣服。”她笑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傅莹、华春莹……每一位女性新闻发言人的亮相,都会引来公众目光的普遍聚焦。在以男性角色居多的新闻发言人行列里,女发言人以她们独有的细腻、感性、干练等特点,获得公众和媒体的认可和尊重。作为济南的女发言人,刘勤心思细腻,这份细腻,也被她带进了工作里。“市委、市政府第二次发布会上,轮到我发布新闻。那天我本来打算穿一件黑色衣服,但因为当天是小年后一天,离春节越来越近了,红色能让人觉得温暖、喜庆。”她说,她感觉还是应该穿得喜庆一点,就选了一件红色的外套,然后发布会上提前给大家拜年,希望大家能有喜庆的感觉。她觉得,这份心思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但只要有人能有同感,她的心思就不算白费。

  首秀

  捅破窗户纸豁然开朗 “发布会录像一直没敢看”

  在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亮相之前,刘勤就已经接受了不少新闻发布方面的培训。市委党校和市新闻办的专家们先后给她上课,从发言人的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对她进行了培训。“以前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镜头,就去请教了在电视台当主持人的朋友。”刘勤说,她还在市委党校的模拟新闻发布厅里“练了一遍”,把录像拿回家,自己给自己“找茬”,琢磨怎么发布才好。

  没想到,不管之前准备得多充分,初任发言人的那份紧张感都无法消散。“发布新闻的前一天,我一晚上都没怎么睡着。”她说,她发布新闻的前一天正好是小年。那天,她本来说好要和丈夫、孩子去父母家吃晚饭,可家人一直到晚上8点多,也没见她来。“那天晚上一直在办公室准备发布会的事儿。”刘勤说,几经修改的发布稿当晚8点半才最终定稿,拿到了发布稿,她赶到父母家时已经9点多了,匆匆吃了几口饭,就忙着做起了准备。练了一遍又一遍,她还是感觉心里没底,“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还觉得挺忐忑”.

  这份紧张一直持续到了发布会之后。“发布会结束以后,我自己都没敢看录像。”刘勤说,直到朋友和同事们纷纷发来短信,说她表现不错,她才终于放松了一些。在那之后,她忽然觉得自己没有之前那么害怕面对镜头了。“就像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她说,迈出第一步是个很难的过程,她很庆幸自己还是迈出去了。

  后盾

  家庭发布会开了不少次 “这是父亲为数不多的夸奖之一”

  在刘勤的记忆里,自己的父亲是个很传统的人,一直扮演着严父的角色。“在我印象里,我从小到大,父亲都寡言少语,很少夸奖人,也很少和孩子们交流。”刘勤说。但是,就在她发布新闻的前一天,父亲忽然打来了一个电话。在那通电话里,父亲夸奖了刘勤,叮嘱她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她一定能干好发言人这份工作。

  “他惦记着我的发布会,怕我紧张,打来电话是在宽我的心呢。”刘勤说,这个电话让她感受到了父亲深藏在心底的温柔。“我长这么大,这是父亲对我为数不多的几次夸奖之一。”她说,父亲的鼓励让她倍感温暖。从这一个电话里,她也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默默的支持和期许,“有时候他们不会用言语去表达,会给你多夹几个饺子、多夹几片肉,却让人很温暖”.

  这份默默的支持,也来自于她的丈夫和孩子。“发布会之前,我还在家里开了不少次‘家庭发布会',在网上找一篇稿子,念给他们听。”刘勤说,丈夫和女儿不仅“客串”听众,还会给她提意见,“比如语速太快了不好、不能只顾着低头念稿”.“一开始我在他们面前都感觉挺紧张,渐渐地,也就没这么紧张了。”她说。

  态度

  绝对不说无可奉告这种话 “书橱里的书今后得更多”

  虽然已经迈过了“紧张”这道坎儿,但刘勤还远远不敢把心彻底放下。“新闻发言人这份工作,一旦出现大的纰漏,恐怕就没有下次了。”刘勤说,她会“如履薄冰”般对待每一次发布会,永远抱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去发布新闻,丝毫不敢把发布新闻当成儿戏。

  走进刘勤的办公室,一个书橱尤其引人关注。这个书橱里放着上百本书,种类从金融发展、新农村建设到西方社会学、中外艺术理论,简直无所不包。“这个书橱里的书,今后还得更多才行。”她说,发言人这个岗位很锻炼人,在这个岗位上,她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对新闻发言人来说,如何准确、得体地回答提问是一道必须过的关。“从来没有人教过’哪些问题不能说‘这一类的内容。”刘勤说,恰恰相反,济南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反倒更侧重于教发言人着眼于公众关心的角度去发布新闻,“会反复告诉我们,一定要用市民’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发布新闻”.

  在济南出生长大的刘勤,骨子里透着一股认真劲儿。“问题到了我这,就不会’石沉大海‘.”刘勤说,对于媒体提出的问题,只要是她了解的事情,且经过授权可以发布,就一定会如实发布。就算遇到她不了解的事,她也会在发布会后持续关注、求索实情,在下次发布会时或通过其他形式给出一个答复,“无可奉告这种话,不会从我嘴里说出来”。

  看材料、读文件是刘勤每天的功课。 照片均由记者郭尧 摄

news.iqilu.com/shandong/shandonggedi/20140219/1872593.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