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山东频道济南2月21日电(杨晓卫)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战期间应招到海外的华工再次成为焦点。由山东大学研究生张岩协同欧洲学者发起的一战死亡、留法华工寻根计划面向社会招募这些华工的后裔或者知情人。
近百年前,14万中国青壮年告别家乡,经历长途跋涉,踏上了处在硝烟弥漫中的欧洲大陆。在那里,他们参与协约国的战地后勤、战后重建工作,为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根据香港大学徐国琦教授的研究,至少3000名华工死于旅途或战场。另外,战后亦有3000多名华工因各种原因留居法国,从此断开了与家乡的联系。
一战死亡华工、留法华工寻根计划就是为那些在一战中死亡、战后留居法国的华工寻找家乡与后裔。
“最早是2009年时,比利时的philip通过威海档案局找到我,协助调查在比利时死亡的十三位华工的家乡。以后,在查阅档案过程中,看到了华工死亡名单,有一部分是有籍贯记载的,顺着这一线索去调查。另外,在华工后裔采访的过程中,也遇到有华工死在外边的情况,就再寻找法国的墓碑。”因为长期研究一战华工的问题,山东大学研究生张岩慢慢有了一种使命感,“该计划是我本人的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历史的补偿,也是对“2014-2018”一战百年的特殊纪念。”
因为相隔时间久远加上档案本身记载不乏错误,从2009年到现在,张岩和他的两外国外合作者帮助近20位死亡华工寻到家乡或者后裔,为留法华工后代找到家乡。张岩曾两次到访法国、比利时的华工墓园,亦是拜谒加拿大williamhead华工墓园的第一位中国公民。在2010年举办的Menin门华工纪念仪式上,宣读了部分死于海途的华工的名单。
张岩表示,该计划的另外两位合作者Dominiek Dendooven(佛兰德战地博物馆副馆长)与Philip Vanhaelemeersch(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也是研究一战华工的学者,在之前的调查中他们曾多次驱车到法国的墓园为华工的亲人寻找并拍摄墓碑,他们还将负责在欧寻找华工的墓碑。这一计划将持续进行。“如果您是一战华工后裔(或者知情者),对先辈的历史有所了解,或需要寻找华工的墓碑,请与我联系(yizhanzhongguo@163.com,15006510310)。”(完)
www.sd.chinanews.com.cn/html/article/20140222/2014022221312715941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