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藕花深处

瑶台琼姿

初破江梅

相绾春风

红露凝香

携琴访友
画家简介:
韦辛夷,1956年生于济南。擅长中国人物画,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992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教授工作室,为首届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成员。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列入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被聘为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校外导师、山东大学尼山学堂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代表作有《鸿蒙初辟》、《蓄须明志》、《马陵道》、《灵山法会图》、《在那个夏天》、《小岗村之夜》、《广陵散》、《怀沙》、《好日子》、《拯救希望》、《大地之子——袁隆平》、《闯关东》等。曾两次荣获国家专业美展铜质奖;一次部级二等奖;七次省级专业一等奖。1998年荣获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国画家奖”;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百名杰出画家。其创作风格凝重奇谲,具感染力和人文内涵。被誉为“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得诗文史舆之四味”的实力派画家。其水墨小品恬淡隽秀、意韵悠长。曾多次出访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埃及、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考察交流活动。出版美术专著《占有空间·韦辛夷水墨人物画创作心迹》、《当代中国画精品集·韦辛夷》、《金手指美术自学丛书·写意人物》、《写意古装人物·仕女篇》、《写意古装人物·钟馗篇》、《中国画名家丛书人物名家·韦辛夷》、《名家·韦辛夷画高士》。出版文集《提篮小卖集》等。
初春午后,韦辛夷先生府邸,一壶香茗,三两话题。
最初接下采访韦辛夷先生的任务,我还有些惶恐,及见到先生,言谈间他和蔼、博学的气度,打消了我的疑虑——谈天说地,皆是文章;举手投足,士子情怀。
在中国画诸多门类中,辛夷先生以人物画为主攻方向,他认为人物画可以揭示人的心灵,而用绘画的手法表达终极关怀则是他的艺术追求。他善于大制作,善于把人物放在历史纵轴上去开掘,再放在矛盾焦点的横轴上去激活,他的《鸿蒙初辟》、《蓄须明志》、《马陵道》、《灵山法会》、《广陵散》、《小岗村之夜》、《闯关东》等广为传播的大幅创作莫不如此,因此他获得了业内“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得诗文史舆之四味”的高度评价。除去大制作这个“大品”系列外,创作之余,他也寄情笔墨,画一些遣兴的“小品”,即便是“小品”,他也是画得活色生香,令人击节:他画飘逸的高士、凛然的钟馗、出尘的僧佛,也画婀娜的仕女——这次就试着从辛夷先生的仕女图式说起吧。
韦辛夷先生善画仕女,前些年出版社特邀他出过一本仕女图谱,流布甚广。他笔下的仕女,姿态端庄、格调高雅,面容间还呈现出一种若有所思、轻愁浅颦的别样神韵。
“仕女画画得美不难,难在雅;画得艳不难,难在淡;画得准不难,难在韵。由此也就生发出忌俗、忌甜、忌刻板的要求。”“《红楼梦》中描写的‘两弯似蹙非蹙隽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都是古代仕女精神的绝佳写照。所以说要想画好仕女画,充分表达所画仕女的精神气质最为关键,这种韵致往往在眼角眉梢似有还无微妙之处,在腕底若是若非飘忽之间,非用大力揣摩、多多体会不能遽得。”这是辛夷先生为《写意古装人物画谱——仕女篇》(山东美术出版社)所作序言中的一番对仕女画的妙论。正是因为他对仕女之美有独特的定位,因此观其画,摩其心,总感觉他笔下的仕女美得不一样。想了许久,忽然明了: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一个“清”字,是冰清玉洁的“清”。
“我喜欢把小品画画得干净。”对于画面的特点,辛夷先生用了“干净”一词很是贴切,这不正是“清”字的最好注脚吗?
欣赏辛夷先生的作品,会感到有一种超逸的感染力量,墨色柔和,设色典雅,用笔淡练,形象自然天成,非一般软红中人可比拟也。以其作品《瑶台琼姿》为例,是描写游春的众姐妹,如用粉红黛绿,珠光宝气表现,亦无可厚非,然在辛夷先生笔下,将富贵荣华的姊妹群芳,升华为奇石、白梅掩映下的姑射仙子般的形象,真真是天教谪入花苑,风姿顾盼绰约。
辛夷先生画的仕女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神韵,再加上美丽安闲、内外清澈,总是微微低着头,从重叠有序的衣领上透出修颈,袖口纤手的美丽线条,都是楚楚动人的地方。这也正应了徐志摩的那句著名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仕女那含苞欲放的感觉,还有一种青涩、等待盛开的意境……或许,只有“心似冰壶见底清”了,才能把这些尘世女子画成菩萨 (菩萨也是低眉的),画成仙女,画成人们心中的女神:清雅、慈悲、高贵与蕴籍,是人性,也是佛心。
“夜读唐诗,翻至王维《辛夷坞》,不觉沉醉,又知辛夷即望春花,木兰科植物,清新幽雅,恰如辛夷先生之质。辛夷先生之心境亦如王维诗境中之辛夷坞,涧户寂无人,看花木轮回,养清明之文心,得超然之逸气,于是画境开朗,气息纯粹。”在辛夷先生所著《提篮小卖集》的序言中,张荣东先生感叹 “若辛夷先生者,真辛夷也。”的确,画为心相,不论是大幅创作还是小品笔墨,不论于人还是于艺,辛夷先生处处彰显出浓浓书卷气和士子风骨。
初入辛夷先生府邸,四壁之藏书让我有些惊讶——满满一面墙顶天立地,经史子集依次排列,画册碑帖典藏其中,隔着书橱的玻璃也仿佛能嗅到幽幽的书香。我也终于明白了缘何辛夷先生精于书、画、文,且谈吐渊博。辛夷先生一直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求着艺术的契合点。“韦辛夷是画家中的才子,既是功力深厚的丹青名家,又是满腹经纶的文章高手,博览群书让他的艺术创作有了坚实的文化支撑。”这是他荣获“2013年度艺术家”时主办方撰写的评语。一语中的。
行文至此,作为后辈我妄自揣测辛夷先生,或许是丰富的生活阅历,赋予了他多样的人生和多方面的才能。一方面开阔、大气,另一方面散淡天成,这造就了他能画鸿篇巨制,也能画峨冠博带的高士和百媚千娇的仕女。所以,他在生活中安静、平和、朴素、率真,但这不妨碍他内心拥有炽热的激情,辛夷先生正是以低调的姿态生活,以高调华美的画作示人。
采访中,一个很小的细节引起我的注意。采访开始之初,辛夷先生关闭了手机,于细节处见精神,一个小小的举动,既有着一位早已成名的艺术家对后辈的尊重,也体现出辛夷先生对生活、对艺术的态度。在安静的创作环境中,为了攀登艺术高峰,他以书籍为慈航,以勤思为日课,以修身为菩提,以创作为正果,终日徜漾在寻找美、表现美、享受美的情境中。如此虚怀若谷、逸致闲情,让人钦慕。“当时间为无限时,空间的意义是永恒;当时间为一个限量时,空间的意义是存在。前者是艺术,后者则是人生。为了给人生讨个说法,在无限和有限之间我选择了艺术门类中的绘画,我只占有属于我自己的空间。”这是辛夷先生在他水墨人物画创作专著 《占有空间》中的扉页语,我想这也是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
paper.dzwww.com/jjdb/data/20140317/html/10/content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