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江丙坤受聘山大名誉教授

发布时间:2014-04-11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1.jpg\'

张荣校长(前排右)向江丙坤先生颁发名誉教授聘书 记者 王晓峰 摄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徐玉芹实习生李晓)海基会原董事长、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江丙坤受聘为山东大学名誉教授。4月9-10日,江丙坤率团到访山东及山东大学。10日上午,山东大学举行“江丙坤先生山东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校长张荣向江丙坤颁授山大名誉教授聘书,并为其佩戴校徽。

  江丙坤在致辞中表示,他非常荣幸成为山大名誉教授,“会非常珍惜这个荣誉。”而获聘名誉教授,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自1967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一直未能做学问的遗憾。

  江丙坤说,名誉教授对他而言是荣誉,也是责任,他希望将来能为学校做点事情,期待此次访问能进一步促进台湾各大学与山东大学的交流合作,并为鲁台交流合作尽一己之力。

  人物档案

  江丙坤,1932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县,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常委、第一副主席等要职,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执行长、副董事长,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等要职;现任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等要职。

  2008-2012年江丙坤担任海基会董事长期间,积极推动了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的建立,领导了包括“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内的18项两岸合作协议的签署,见证两岸空、海、邮三通直航的实现。此外,他还以“破冰之旅”的勇气和行动,开启了国共之间政党交往的新局面。

  江丙坤:名誉教授弥补了我的遗憾

  昨日上午,江丙坤接受山东大学名誉教授聘书后表示,受聘山东大学名誉教授,弥补了自己多年来未能“做学问”的遗憾。他会退而不休,继续不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山东大学与台湾各大学的学生交流,为两岸发展储备人才。

  机遇是时间和距离的交接

  江丙坤说,自己今天能站在这里,也是一个机遇。“机遇怎么来的,我一直思考,结论是,它是时间这条线和距离这条线,两条线交接的地方。”他解释说,从时间来说,从1949年两岸关系的形成,到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一共有近60年时间。这六十年时间两岸基本处于对立、对抗、不接触、不来往的时代。虽然这六十年的后20年时间,两岸有频繁的经贸交流,但是一直处于民间热、政府冷,经济热、政治冷的状态。“一直到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我有机会与高孔廉先生一起负责对大陆的交涉工作。我们用和谐替代对抗,用共创双赢谋福利,所以过去这段时间我们完成了跟海协会的大致会谈,签署了18项协议,为两岸深度发展创造了条件”。

  江丙坤说,18项协议的签署,相当于在海基会、海协会的平台上搭建了18条“高速公路”,方便了两岸的人民货物、资金的畅通,透过这些交流创造商机、财富,来提升两岸同胞的福祉。

  山大校长张荣也表示,江丙坤先生的务实和远见,让两岸同胞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两岸直航之后,台北到济南直航只需要两个半小时。而在2008年,从济南经香港再到台北,往往要耗费十个小时以上。”事实上,早在2004年,山东大学就已经与部分台湾高校建立起互换学生和教师的合作。2006年山大一位赴台交流的本科生告诉记者,当年赴台交流,要坐飞机先到香港,然后由香港转机到台北,一路下来,常常要花十几个小时。

  江丙坤表示,从台北到济南直航之后,缩短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距离。“从距离来说,两岸本是一家亲,但因为政治原因,虽是一水之隔,近在眼前,距离上却是远在天边。”他说,因为两岸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

  愿为鲁台交流尽一己之力

  说到台湾与山东的渊源,江丙坤提到两点,一是1987年蒋经国开放老兵回到大陆探亲,其中就有很多山东老兵。其二,与台商初到大陆时选择广州、苏州落脚不同,现在不少台商开始转向北进、西进,到山东、环渤海湾发展。

  他说,山东不只是人口大省,也是资源大省,也是历史文化、儒家思想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将来在台商转型升级过程中,如果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参与山东的经济发展,相信山东经济的跨越指日可待。

  而作为山东大学名誉教授,江丙坤说,他一定秉着过去多年来推动台湾经贸发展的精神,继续为台湾文化交流贡献一己之力。“我们的共同愿望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期待我们共同为两岸和平发展作出贡献。我一直期待两岸同胞都能安居乐业。安居就是实现两岸的和平,乐业就是两岸发展的契机。”记者徐玉芹实习生李晓

http://60.216.0.164:99/html/2014-04/11/content_110103.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