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省科技奖励数量压减10.6%

发布时间:2014-04-21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本报济南4月18日讯 会议室小了,会短了,奖也少了——今天上午9点25分,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结束,包括颁奖、讲话,会议只用了25分钟;授奖446项,奖励数量较上年减少53项,压减了10.6%,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还出现了空缺。从会风转变中,一些获奖单位敏感地嗅出:山东科技奖励制度可能要发生变化。

  “就是要真正高水平的成果,宁缺毋滥”,省科技厅成果处负责人说。科技奖励制度对科学研究具有引导性。在此次奖励评审中,更加注重成果的质量和实际贡献,该负责人表示,10.6%并不是刻意的压减,而是在评审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的自然结果。

  他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将启动《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工作,按提高奖励质量、减少奖项数量、优化奖项结构的原则,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从源头和制度上解决与创新驱动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2013年度获奖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70.9%获奖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上年提高10.8%;其中235项已取得发明专利,占全部获奖项目的52.7%。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医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获奖项目为137项,约占奖励总量的1/3。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中,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益类项目有197项,占45.9%,这些成果的推广,将对改善和保障民生发挥重要作用。获奖项目中,有七成在研发过程中得到过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支持,近半为多个单位协同完成。在强调应用的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项目中,企业为主完成的占64.3%。

  此次奖励首次在评审过程中引入社会监督员,加大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在项目网评中,聘请省外相关领域顶尖专家、采取“全盲评”,这一做法被科技部在今年度全国科技奖励评审中予以借鉴。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40419/Articel01003MT.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