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省中医院“病房里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4-04-29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1.jpg

2.jpg

3.jpg

  日前,山东省中医院血液病科“老病号”小豪(化名)治愈出院了,此时距离他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经过去了4年。这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小豪的家长看来,得了这种病原本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条路可走,可是省中医血液科的专家们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让小豪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而在山东省中医院血液病科,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已经超过上万例。

  文/记者 杨芳 通讯员 赵媛媛 图/记者 王晓峰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为儿童血液病带来希望

  来自枣庄滕州的小豪,4年前的10月份不明原因出现手腕、脚踝部多发病理性骨折,家人带他来到省中医骨科就诊。然而就在入院后术前检查的时候,医生发现小家伙的血常规有问题:白细胞异常升高。血液病科的医生经过会诊后确诊3岁半的小豪为急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液病科主任徐瑞荣告诉记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细胞起源于骨髓,病人骨髓中的正常造血成分通常被白血病细胞所代替,并随血流扩散,累及髓外组织和器官(如肝、脾、淋巴结等),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而小豪手脚部位的病理性骨折,也是其血液出了问题的表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75%-80%,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徐瑞荣教授说,该病自然病程平均为3个月,如果不及时治疗,多数患儿在6个月内死亡。而此前治疗白血病,公众被灌输一个思想便是,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条路。

  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是首先得配上型,而且8个位点以上相合,移植手术的效果才能得到基本保证。因为在其他医院没有找到合适的配型,小豪来到省中医接收中西医结合治疗。省中医的专家们在徐瑞荣主任的带领下,根据小豪的病情,为他制定了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经过2年化疗治疗,使小豪的病情达到持续缓解的状态。此后又经过2年口服中药,减轻其化疗毒副作用,增强化疗疗效。就在前几天,小豪达到临床治愈效果,开心地出院了。

  中药在血液病中的疗效

  山东省中医院的血液病科成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血液科最早同时批准成立的三家之一,是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几十年来,中药治愈的良性血液疾病患者已经不计其数,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也超过万例。

  为什么中医中药有这么好的效果?徐瑞荣表示,中药在补肾、保护骨髓、改造外周血,尤其对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都有很好的作用。“像血小板减少、慢性再障,都可以治愈。而且中药可以做成膏方,适宜给慢性病人长期调理。”

  据介绍,对于出血性疾病,像溃疡、皮肤紫癜、牙龈出血等疾病,在中医看来是属“血热”,可使用清热凉血的方法。“你像咱们吃的蓟菜、藕都是很好的止血药,临床上用小蓟、藕节入药,这些食材没有什么副作用。”徐瑞荣说。

  对于化疗后的血液病患者,一般会伴有白细胞减少、身体虚弱、气虚,这时候中医用补肾、保护骨髓、保造血功能的药材来治疗。“像常见的鹿茸、甲鱼盖儿,加上枸杞、五味子、女贞子,补肾养血安神,都有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徐瑞荣告诉记者,中药里也有以毒攻毒的药,比如雄黄三粉,可以治疗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真性红细胞增高症、血小板增高症、骨髓纤维化等。“这几种都是慢性恶性肿瘤,使用雄黄三粉特色治疗,不仅毒性小,对患者身体损害也小,病人好耐受。”

  此外还有止血三粉(水牛角粉、羚羊角粉、三七粉)序贯疗法,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也非常好。

  近几年,来山东省中医院血液科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国内该病的发病率也在呈升高趋势。徐瑞荣教授分析,血液肿瘤的致病原因有三种:内因、外因还有不内外因。“内因指的是患者自身的身体体质先天不足;外因主要有环境、空气污染、饮食污染等;不内外因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志,比如有的血液病患者长期抑郁等等。”徐瑞荣说。他经常告诫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意识:不要随便染发;装修过的房子尽量半年后才入住,如果能放一年更好,当然不装修最好。

  徐主任还经常劝慰患者,就是发现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不要灰心失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目前被认为是以一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徐瑞荣说,近20年来由于联合化疗的应用,该病预后明显改善,初治者完全缓解率达95%,发达国家如美国及德国该病的5年生存率近80%,国内5年生存率达74%以上。“通过对生长发育,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神经心理等方面的随访调查,我们认为未接受放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可健康无病生存。”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1915年美国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这样概括他的行医生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血液科的医生们每天都在践行这句格言。在血液科新诊断的病人,最初治疗的半年对病人和家属都是非常煎熬的,心态上无法接受,病人常常说“我以前身体可壮了”,家属会常常来问“这个病怎么还没见好转”。血液科的疾病确实很难能做到药到病除,医生们能做的是诊断和治疗的明确,其次就是细心、耐心以及充满责任心的不厌其烦地解释病情,让每一位患者都能真正积极的面对自己目前的疾病,帮助患者从心理上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疾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血液科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每年都举办联谊会。这两个病虽然是血液科的常见病,但是提起这两个病,就算是从事医生职业的人也不一定熟悉,因为相对于肿瘤、癌症等疾病来说,对于这些疾病,人们的认识很少。因此一旦患者诊断为这些疾病,会非常迷茫,会有很多问题,有的患者家属上网查资料,但是目前网上的资料是良莠不齐,有些不但对患者的帮助不大,还错误的诱导患者以及家属,导致他们病急乱投医。

  因此血液科的联谊会就是一座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桥梁。今年的患者联谊会上,有一位77岁的老大爷,他刚住院的一段时间,家里人都很不理解这是个什么疾病,更不理解为什么生活条件这么好,还会得“贫血”?经过医生反复细致的解释,他们终于了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是简单的贫血,是骨髓干细胞衰竭导致的疾病,也就是说生长血细胞的干细胞没有了,长不出血细胞了,所以人体就失去了防卫疾病的能力,就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例如咳嗽,发烧,皮肤感染,肛周感染,口腔溃疡等;红细胞少了人就会出现贫血,人就会感觉劳累,疲倦,心慌,胸闷等;血小板少了人就会出血,例如鼻衄,牙龈出血,便血,皮肤出血等。这时患者家属才恍然大悟,其实患者在家中曾经因为贫血晕倒过两次,也曾因牙龈出血前往别的医院就诊。但是这个病不是住一次院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需要打长久战,需要从医院到家庭做好长期系统备战的准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常常是半年到1年评价疗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常常是平稳的时候家中调养加门诊随诊。病人如果出现发热、出血、贫血加重的情况就住院治疗。老病人都对这个过程很接受,心态也很平和了。但是有些病人病情平稳时不注意饮食及日常起居就会加重病情。

  在患者联谊会上,不管来多少病人血液科的医生们都投入极大的热情与患者做贴心的交流。因为他们理解病人的不容易,患者的身心受到疾病的折磨,当然会烦躁,会心生厌恶,心存疑惑; 他们也理解病人家属的不容易,他们一边要努力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还要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血液科的医生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情况,本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着无限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是因为一纸诊断书而改变了家庭运行的轨迹。所以他们努力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去最大限度地“治愈”每一位患者。他们也愿意在日常工作之外投入极大的精力去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大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小到患者日常起居、饮食与防护等等。尽量帮助患者塑造坚强的内心,安慰每一位患者。

  血液科的一位年轻大夫说“其实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孩子,有妻子,有丈夫,有父母。面对痛楚的病人,我们只能忘却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只要病人选择信任我们,我们一定努力帮助他重拾信心,勇敢面对自己的疾病,最终战胜疾病。”

http://news.hexun.com/2014-04-29/164367853.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