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科学预防肝病 无须谈肝色变

发布时间:2014-04-30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1166666666666666.jpg

  王磊正在做客“泉城微访谈”。(本报记者 于丽娟 杨晨 摄)

  肝病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健康,调查显示,每12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有肝病。近年来,患上脂肪肝、酒精肝、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肝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合成人体必需的白蛋白、能量代谢、解毒排毒等功能,只有肝脏正常身体才能健康,如何保护肝脏的健康,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热点话题。为顺应市民和读者的要求,4月25日上午10点至11点,来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肝病科专家,做客本报和腾讯微博联合组织的“泉城微访谈”,为广大市民就肝病的治疗与预防在线进行了详细解答。

  参加本次访谈的是有着丰富肝病临床治疗经验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肝病科专家王磊。王磊现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华肝脏病杂志》等10家杂志编委。从事肝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擅长各种肝病的诊断、治疗,临床经验丰富,指导全国和全省疑难、危重肝病的诊断和抢救工作。近年来,他在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和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临床方面做了多项研究,其水平居全国领先和先进地位。在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把握、随访观察、停药以及药物耐药变异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和经验。

  脂肪肝 吃多动少者要警惕

  “近年来患脂肪肝人群的年龄在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政府官员、知识分子……,但凡吃多动少者,皆属于脂肪肝青睐对象。”王磊指出,对于体重正常,但有“小肚腩”且终日久坐办公室、经常熬夜的白领们来说,注意饮食、生活规律、多运动就能有效地预防脂肪肝来袭。“高脂饮食要特别提防,它的过量摄入会导致游离脂肪酸过多地输送入肝细胞。平日应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食物的总体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吃太多动物性脂肪、奶油和油炸食品。在食物选择方面,应保证蛋白质,如牛奶、瘦肉、豆制品的摄入,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过饱。”王磊表示。

  王磊提醒广大市民,脂肪肝病人很多都没有症状,少数会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表现。尤其是喜欢高脂、高糖等高热量饮食和大量饮酒的人最容易患上脂肪肝。食物为我们每天的脑力和体力劳作提供能量,过量摄入或者消耗不足就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如果不首先管好自己的嘴巴,营养丰富的食物反而成了健康的敌人。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按时查体,及时发现脂肪肝并进行干预和处理,以免肝病恶化。

  肝病预防 接种疫苗+良好生活习惯

  “在不少市民的固有观念中,肝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令人‘谈肝色变’,唯恐避之 不及。”王磊表示,不同型别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感染后的临床过程不同,并非所有肝炎都会轻易传染给他人,“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目前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5种,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5种病毒引起。”王磊告诉记者,不同型别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同。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消化道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会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两种肝炎多为急性发病,一般不会转为慢性。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等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易发生慢性化;而共饮共食、日常工作接触、握手、拥抱、咳嗽等都不会传染乙肝和丙肝。乙肝和丙肝是不会经过饮食吃饭传染的,国家已规定领取健康证也不需要检测乙肝和丙肝指标。“虽然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严重的一类传染病,但还是可以预防的。”王磊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已有效果肯定、安全可靠的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和戊肝疫苗。丙肝还没有用于预防的疫苗,但传染性较乙肝低,只要熟悉丙肝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的知识,并认真去做,就可以把感染丙肝的危险减少到最低。现在已有可达到治愈的治疗丙肝的方法,但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王磊指出,除了进行接种疫苗,要预防乙肝和丙肝,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搞性乱;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服务行业中的理发、修脚、文身等用具均应严格消毒;乙肝和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期间应接受医生指导,到专业医疗机构分娩,减少新生儿感染几率。王磊提醒,市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勿食生冷食物,食用海鲜和肉类要充分煮熟。去卫生情况达标的浴场游泳,到干净卫生的餐厅吃饭,以减少甲肝和戊肝的传染。

  据了解,目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已开展了各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和遗传代谢性等多种肝病的诊断方法;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美国雅培(Abbott)公司ARCHITECTi2000型微粒子酶免疫法分析仪及原装试剂,用于乙肝病毒血清五项指标的检测;开展了国际先进基因测序技术,用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等抗乙肝病毒药物相关乙肝病毒耐药变异的检测和诊断;常规开展了乙肝病毒DNA、丙肝病毒RNA等病毒学检测项目。只要是肝病,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都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得到合理的治疗。对健康人群,通过化验检测也可以了解是否需要接种肝炎疫苗,给予健康指导。

  (本报见习记者 王楠 记者 杨晨 于丽娟)

  精彩访谈选摘

  网友:乙肝-肝硬化-肝癌是否是乙肝患者的必然宿命?

  王磊:慢性乙肝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但不是必然的。目前采用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是否需要抗病毒和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需要经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判定,抗病毒治疗是有指证的,如果适合,要尽早治疗,这样才能够更明显的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网友:现在得肝炎的这么多,是不是和在饭店就餐使用不洁餐具有关系?

  王磊:肝病有许多种,只有病毒性肝炎才具有传染性,乙肝丙肝和丁肝不经过消化道传播,与餐具无关,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播,与不洁餐具有关。所以说,就餐时应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店。甲肝和戊肝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预防。

  网友:转氨酶高一定是患有肝病吗?怎么有效控制?

  王磊:转氨酶高一般认为有肝脏损害,但是其他脏器的病变有时候也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应有专业医生具体分析和判定,进行合理的处理。

  网友:医生您好有同事的家人有一位肝炎患者,大三阳。吃拉米夫定和贺维力阿德夫韦已四年,现肝功能正常,DNA病毒还有一千。皮肤有些痒,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王磊:慢性乙型肝炎应该要长期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副反应较少,很少引起皮肤瘙痒,建议去肝病科找专业医生具体咨询。

  网友:经常喝酒的人是不是得肝炎的几率高一些?平时应如何养护自己的肝?

  王磊:喝酒可以造成肝脏损害,甚至可以造成酒精性肝炎。如果有肝炎的病史,不应该饮酒,必须戒酒。如果没有肝病的基础,饮酒量也不易过大,比如,一天啤酒不能超过两瓶,红酒不超过六两,白酒不超过二两,否则将会造成肝脏损害。日常生活中,要少饮酒,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网友:之前有报道说高考时有30名学生查出脂肪肝,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现在的学生怎么预防脂肪肝呢?

  王磊:目前来说,学生脂肪肝主要与肥胖有关,当然还要查找其他的原因,比如,糖尿病、饮酒等,要预防的话,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合理饮食、合理运动。

  网友:听说平时用甘草片泡水喝可以预防肝病,是真的吗?王磊:甘草片泡水喝不能预防肝病,不建议服用。

  网友:请问教授我今年43岁肝功正常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定量471严重吗?需要怎么治疗?

  王磊:需要找专业医生,做B超,如果B超没有肝硬化的迹象,血常规正常,肝功持续正常,可暂时不用药,找肝病专业医生进行定期随访。如果需要再进行包括抗病毒在内的综合治疗。

  网友: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王磊:第一,要找专业医生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第二,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第三,不能饮酒和过度劳累;第四,要按时复查。

  网友:我老公是乙肝大三阳,接受治疗以后现在转氨酶正常,黄疸降到45,病毒是1.07×103,我上两天查了肝五项我有抗体,请问他现在这个病情是传染期吗?如果传染期过了的话要孩子回遗传吗?

  王磊:目前乙肝病毒量不太高,传染性不强,乙型肝炎病毒传染需要一些比较特殊的途径,比如说输血、注射、夫妻之间的密切接触,不经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在一起吃饭是不会传染的。如果有乙肝表面抗体,表明具有免疫力,不会被乙肝传染。乙肝病毒是传染而不遗传,是可以预防的。

http://jnrb.e23.cn/shtml/jinrb/20140430/1281555.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