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过后的济南泉城路商圈,似乎还在品味着因世茂国际广场国际时尚购物中心5月1日开业聚集的超强人气,然而一条百盛百货退出济南的消息,让这个商圈内外的传统商家,感受到了与这个季节极不相符的丝丝凉意。
5月6日,在百盛官网上,仍然是“百盛百货57家分店遍布中国23个省/直辖市37个城市”,其中,位于济南泉城路277号的济南百盛仍然在列。
而事实上,百盛已于5月5日发布闭店公告,正式宣布撤出济南。这是百盛近两年来关闭的第五家店,目前百盛在中国36个城市还剩下56家店。
开业两年亏损严重
5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泉城路百盛百货楼前,看到门口贴的公告上显示,百盛集团“由于集团发展战略调整及区域布局考虑”,决定闭店。在百盛东门,来来往往的卡车和三轮车正往外运撤柜的建材,与正门的冷清形成明显对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场正在进行善后的工作,主要是内部清理以及业户赔偿。
记者了解到,百盛百货隶属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目前在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拥有多家百货商场。2012年4月,百盛百货在泉城路试营业,这是继伊势丹之后,济南时隔5年迎来的又一家外资百货商场。与营业两年后因“水土不服”撤离济南的伊势丹一样,百盛百货也在经营两年之后离开了济南。
“开业后基本上每天在亏损,就没赚过钱。”百盛一位员工告诉记者,据他们内部消息,百盛两年大约亏损了5千万,这也是总部关闭这个门店的主要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百盛进驻两年来,日营业额仅20万元左右,而两年来,4万多平米的商业面积仅租金就有7000多万,加上近千万元的员工工资,百盛亏损严重。
商业综合体冲击传统商场
“百盛退出济南市场的原因很多,但商业地产总量供给相对较大应是主要原因。”山东大学房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表示,目前济南出现的多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对百盛传统的商场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
自2009年之后,商业综合体在济南得到了迅猛发展。先有万达、恒隆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落地开花,后有世茂广场、丁豪广场加入,使省城消费市场呈现出几个相对同质化的商圈,除了传统的泉城路商圈和西市场商圈、洪楼商圈外,经四路万达广场商圈、高新区会展中心商圈等纷纷崛起,省城消费者进一步分流。
百盛济南店所处的泉城路是济南市一个比较成熟的商圈。从东到西不足两公里的泉城路,有七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其中投资30多亿元的恒隆广场,是高档品牌的聚集地,还有丰富的餐饮业态。南边泉城广场附近的银座商城和银座购物中心,也吸引了大量客流,聚拢了不少人气。另外,泉城路两侧商铺聚集,又打造了泉乐坊、泰府广场等多处商业街,各种商业形态扎堆。百盛在此区域内,逐渐被边缘化。
传统模式不可忽视电商影响
在济南市今年初公布的全市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度重点项目安排表中,年度投资规模较大、对全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商业地产项目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即使被列入重点预备项目的也都“大有来头”。如位列预备项目的济南高新区万达广场项目,占地214亩,总建筑面积达90万平方米,集文化、购物、娱乐、办公于一体,包括酒店、大商业、写字楼、住宅、商铺、公寓,建设周期24个月,总投资达80亿元。随着3月21日万达集团斥资12.2亿元底价摘得济南高新区三个地块,该项目其实已进入实质开发阶段。
列入预备项目的还有位于西客站片区、总投资80亿元的绿地齐鲁之门项目,位于二环南路和英雄山路交叉口西北角、总投资达80亿、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绿地新都会项目等等。“希望商业地产不要忽视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影响。”有专家提醒说。济南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济南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70亿元,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9.8%;网络零售额为11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97倍。
在经济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速,这不仅对传统的商场,即使对势头正火的商业综合体,也是一个很好的提示:顺势求变,才是市场取胜之道。
http://www.sd.xinhuanet.com/cj/2014-05/07/c_1110569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