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内罗毕5月8日电(记者陈莹莹)2014年1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贫民窟马萨雷的一间铁皮屋里,面对200多名肯尼亚孩子,21岁的中国姑娘羊虹宇开始了她在非洲的授课。
这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二学生,为了得到国际公益活动经历,来到肯尼亚支教。羊虹宇用一个星期说服了父母,和其他20多名中国青年志愿者来到内罗毕。
羊虹宇每天要乘车1小时,再步行20分钟,踩着满是垃圾和污水的泥泞小路,来到马萨雷贫民窟的一所小学教书。
在学校,她有时要带90多名儿童的幼儿班,有时会教3-4年级的小学生数学、艺术等。在40多天的相处中,羊虹宇和孩子们建立了真挚感情。离开肯尼亚的前一天,孩子们依依不舍,好几个孩子拉着她哭了起来。
“他们过着艰难的生活,却依然有着小小的、温暖的梦想,”她说。
羊虹宇回忆起在一次绘画课上,她让学生画下自己的梦想。四年级男生奥蒂诺家徒四壁,但他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可以开着一架帅气的军用机遨游天空。七年级女生穆妥罗的梦想是上大学,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因为贫民窟太需要医生了,她的父亲就是死于疾病。
“这段经历改变了我,让我明白做公益并不是为了自己想得到什么,而是因为‘放不下’的感情,是把心献给这份事业的精神,”羊虹宇说。
24岁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李奕信在内罗毕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了7个月。“这7个月让我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也让我更清楚自己毕业后适合做什么。肯尼亚是我提升自信的地方。”
最初促使李奕信踏上非洲土地的是好奇心。2013年,他通过中非卓越基金申请来肯尼亚实习。他的工作就是为在肯华人和中资企业提供法律帮助。随着肯尼亚政府进一步鼓励外商来肯投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肯尼亚安家。
“许多从中国来创业的人因为语言交流问题不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这让我看到了自己能发挥的空间,”李奕信说。他不仅自己为华人和中资企业提供帮助,还和另一名来自香港大学的实习生骆雅婷一起,请来肯尼亚一家律所的律师,为在内罗毕的华人、中资企业员工举办了一次肯尼亚税法和劳动法讲座。
中非卓越基金创始人夸库·弗库奥曾多次访华,他在2012年创办中非卓越基金,就是为了让更多中国学生到非洲工作实习,通过双向交流促进青年发展。他说:“通过基金会提供的实习项目,中国学生可以在非洲一些企业中实习,作为这些非洲企业进入中国的储备人才。”
在肯尼亚工作的日子里,不少中国青年志愿者被当地人的朴实和热情深深打动,产生了要为肯尼亚做些什么的想法。
羊虹宇就是行动迅速的一个。记者从目前在中国的羊虹宇那里了解到,她回国后,发起了“贫民窟造梦计划”,发动人们为她支教的那所贫民窟学校募捐。近日,她在微信公共账号上写下第一期募款总数和开支明细,并开始策划第二期项目。
“我想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即使可能无法实现,我也希望能让他们有勇气去做梦,”她坚定地说。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8/c_1110603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