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凡朝教授 资料图
人民网济南5月23日电(徐洋) 正在济南举行的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大会主题演讲环节一结束,来自世界各地学者的言论观点便引起在场听众热烈反响。如何看待此次论坛?人民网记者专访了本次论坛嘉宾,山东大学易学哲学博士、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曾凡朝。
让我们更好地发现真相
曾凡朝:发现真相。比如说中国和美国有矛盾,矛盾争议焦点是什么?是资源之争,贸易之争,货币汇率之争,还是价值观之争?在论坛之中,各位专家,精彩纷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人类的未来看法不一。比如那位美国的世界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有些悲观,法国希拉克基金会秘书长瓦莱丽?戴哈诺娃的发言稍微乐观一点,实质上,不论悲观和乐观都是一种见解,毕竟我们这个世界是个立体的世界,通过这个论坛,我们可以多方位地进行审视,以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探讨问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发现真相。
让我们充满希望。尽管我们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问题比较多,问题并不可怕,对解决问题没有希望更可怕。我们人类总要往前走,生活还要继续,人们还要好好活着。所以不论好也罢,糟也罢,明天还得生活,要有希望。
尝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狄更斯曾将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其中的好与坏就在于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上。通过尼山论坛的学者对话,在学术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客观的分析,使我们对未来的方向更加明晰,也能促使我们不断地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说隐隐约约知道应该在往哪方面用力。这样我们就会对世界有所贡献,对人类的未来有所贡献。
专家的深刻发言警示和启迪作用很大
曾凡朝:我认为有代表性,现在学科划分比较细密,各位专家的研究大多是从某一个领域进行的,对于整体,这也许是片面。但这是不同专业的深入的探讨,深刻的片面。只要抱着善意,深刻的意见是可取性的,富有价值的。专家的发言都很深刻,对听众的警示和启迪作用很大。
在一定意义上,人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有色眼镜是什么?就是不同的文化。儒家、道家、佛学,认识世界的视角不太一样,对解决问题的看法不一样;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也是如此。但是我们要保持一种清醒,带着一种觉察,意识到我们看到的世界和别人看到的世界既一样又不一样,求同存异,共同为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做出我们的努力。
论坛的传播使人们意识到对话的可能
曾凡朝:论坛本身就是不同学者的自由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深化认识,达成一定的共识,哪怕一点点,同时,论坛的传播,给世界各地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各方提供各种思考和借鉴,使人们意识到对话的可能。
当下我们的世界已经由“地球村”变成了“地球家”,在这种背景下,让我们不只是感受到我们全人类的共生,也会共衰。
http://sd.people.com.cn/n/2014/0523/c166188-2127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