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结束的「尼山世界论坛上」,一场中韩儒学学者的对话,探讨中韩两地在弘扬儒学上的不同做法值得关注。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金光亿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坦言,作为孔子故乡的曲阜是韩国人心中的圣地,但当前曲阜的儒学有观光化的趋势,儒学在曲阜的发扬,首先应从改变当地人做起。
早前,「从尼山到陶山--中韩学者对话」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两国的十多位学者等参加了对话。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金光亿等学者介绍,在韩国,学者的地位非常高,出席会议时,官员会坐在学者的后面,举行重大学术论坛时,企业家可以赞助,但绝不会上台演讲致辞。韩国的钱币上印的不是政治家和将军,而是儒学思想家们。直至如今,韩国祭祀时的服装,仍沿用中国南宋时《朱子家礼》中规定的衣冠礼制。他称,韩国人一直把孔子诞生地曲阜,视为圣地。
但他坦言,韩国安东市陶山书院的学者参观「三孔」时,发现这里并非如想像中那么好。曲阜当前愈来愈趋向观光化,内在却没有相应充实起来。他认为曲阜的儒学传统发展,关键在于当地人。韩国精神文化财团董事长李龙兑介绍,今年7月,安东市将举行讨论韩国儒学发展的首届陶山论坛,论坛后安东市将力于以儒学文化改造当地人,「让来安东的外地人感到这里的人和外面的人不一样」。
这一理念也得到中国学者的回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表示:「我觉得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仅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 他介绍,自从去年开始,位于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的圣源书院,力图恢复传统书院的讲学模式,组建了一支由教授、专家组成的志愿者团队,给当地老百姓讲授传统文化,当地民风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在中国,是一个首创的模式。颜炳罡强调,儒学只有重新落实到生活里,才有现实价值。
据悉,安东市在韩国的地位,如同曲阜在中国一样,生成过多位韩国的儒学大家,被称为韩国的「精神文化之都」,2014年庆尚北道的首府将从大邱迁入安东。■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于永杰 实习记者 郜男
http://trans.wenweipo.com/gtob/paper.wenweipo.com/2014/06/07/OT1406070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