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孟 娟
邹城,古称“邹鲁圣地”。两千多年来,先贤亚圣孟子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孟子学说。6月6日至7日,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孟子故里邹城举办。来自亚、美、欧等国的7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 “孟子的文本文化研究”“孟子的海外影响与传播研究”“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等多个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学术探讨和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研讨会不仅拓宽了孟子思想研究的领域,加深了孟子思想研究的深度,弥补了以往学术界在孟子思想研究上的不足,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思想魅力久远
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历经两千多年历史淘洗,长盛不衰,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成为不同文明之间沟通与对话的思想桥梁。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系主任齐思敏看来,亚圣孟子是真正全面诠释孔子思想及其意义的人。“孟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17世纪,孟子思想传到西方,影响了梭罗、伏尔泰等大批启蒙运动先驱;1948年,联合国大会讨论制定《联合国人权宣言》时,中国代表张彭春就曾以‘仁’与‘民本’阐述了人权理念。”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认为:“孟子思想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本质。这些思想具有永恒性和超时代性,只要人类还存在,‘性善论’就将不断被重新解读;‘仁政’思想永远是关乎民生大计的焦点;而‘王霸之辩’则是我们今天处理国际问题的重要方式。”
“性善论”备受关注
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基础上,孟子鲜明地提出了性善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研讨会上,孟子的“性善论”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讨论。
“孟子的性善论在儒学史上之所以占有重要地位,就是因为它为儒家的仁义道德提供了天然合理性的人性论根据。在很大程度上,儒家的‘以德治国’也是以人性本善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李存山指出,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思想有密切联系,是从“性善论”到“仁民爱物”,再到“仁政”的不断演进过程。
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邓国光强调,必须联系《尚书》传中尧、舜、禹的事迹来谈“性善”,如此方可恢复“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一体之义。 同时,还应兼及孟子对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继承。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方朝辉对我们一贯理解的“性本善”提出了新的看法:“古汉语中的‘本’字原指树的根部,一是原初(本来),二指基本或根本。这两个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本质’相距甚远。”他认为,孟子所谓的“性善”只是指人如果能充分地实现他的性(或曰天性),是一件好事。当然,人要成全自己的性,就不能作恶,否则就会戕害自己的性。
世界需要孟子思想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他提出的性善论、仁政思想、人格修养论等思想理念,直至今日,仍然是我们建设新时代民族文化精神的丰厚滋养。
“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功利主义与工具理性泛滥的现代世界,我们有必要从孟子那里重新学习‘做人’的学问。”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著名学者杜维明在给研讨会发来的贺信中表示,当今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由物质富强到文化复兴的跃迁,孟学在“文化中国”这一历史进程中会更加明确地彰显,孟子思想将成为21世纪“学做人”的重要精神资源。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认为,孟子思想是当前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总结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其中,‘讲仁爱’和‘重民本’都直接来源于孟子思想。”
“孟子是个有梦想的人。孟子的‘梦’与今天的‘中国梦’ 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孟子研究院院长王志民说,孟子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将国家的梦、社会的梦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我们所讲的“中国梦”也不外乎这三个层面。
孟子思想的现代转化
孟子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意义,既关系到孟子思想的传承,也涉及孟子思想的时代转化。如何使孟子思想乃至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并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
“儒学在今日中国,已由学术研究进入儒学创新或儒学重建的时代,创建当下的儒学思想体系,出现当代的董仲舒、朱子、阳明,已成为儒家研究者的共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认为,经学是儒学的学术载体,是儒学之学统,历史上每一次儒学创新无不与经学变革相关。“如果我们今天仍要进行儒学的创新和重建,还要回到经学中去,回到通过经典诠释建构思想体系的传统上去。”
陈来说,孟子思想要传承、发展、创新,关键是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回应这个时代的问题和需求。对于孟子思想或者说儒家思想中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观点,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对于那些跨越时空、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规范,必须坚守。
颜炳罡则强调,切不可将推广、弘扬孟子思想搞成一种运动。“文化的传承应该是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在于教化普通民众,使儒家学说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评判美丑善恶的标准。这需要政府、学者、民间力量共同努力。”
http://news.idoican.com.cn/zgwenhuab/html/2014-06/13/content_517579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