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的“书香中国万里行·青岛站”启动仪式上,“小陈热线”的创办人陈明钰作为代表上台倡议“全民阅读”。他说:“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所以我衷心地希望大家都能好读书,读好书,真正地把‘全民阅读’推广下去。”
陈明钰成长于陕西旬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有兄弟四人。1994年他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先后养过鸡种过药材,但均以失败告终。为了寻求出路,他独自一人来到青岛打工。谈到为什么要去青岛这个城市,陈明钰直言不讳,“因为我在青岛没亲戚没朋友,混得好了更好,混得不好也没人说我;再有就是青岛是个海滨城市,我喜欢大海。我想闯出点名堂,不让村里人说闲话。决定之后,我揣着仅有的80块钱,转了四次车,终于到了青岛。”
由于学历不高,也没有特殊的专业技能,他只能从苦活累活开始干。当他终于找到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国有工厂食堂帮厨时,身上还剩不到两块钱。一开始,他每个月的薪水是60块钱,但勤劳朴实的陈明钰干活非常卖力,又肯为食堂采购出谋划策,他的月薪很快就上升到280元。但陈明钰并不满足于这点薪水,“那时我们工厂有不少大学生,我有时跟他们聊天,发现我们完全说不到一起去,我就觉得自己在知识这方面还是很欠缺的。”再加上因为评先进员工的关系,陈明钰跟领导起了冲突,这让他意识到,作为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必须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益。但如何争取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立刻摆在了他的面前,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争取权益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他萌生了学法律的想法。1996年陈明钰开始自学法律,他白天打工,晚上学习。后来自学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他便到山东大学法律专业进修,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他终于获得山东大学法律专科文凭。
学到了法律知识的陈明钰迫不及待地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工友们,于是,“小陈热线”应运而生。2000年11月23日,陈明钰在共青团青岛市委的帮助下成立专门为打工青年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小陈热线”。渐渐地,“小陈热线”不仅仅只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还对他们进行培训,帮他们找工作。甚至一些企业也开始咨询陈明钰,每当被问到为什么工人流失率这么高的时候,陈明钰都会回答:“如果你们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对待工人,工人肯定不会走的。怕的就是‘爷一样请进去,孙子一样干活’,企业不能只关心生产,还得关心工人的未来。工人也有梦想,他们的‘中国梦’很简单,就是多挣点钱,好娶媳妇盖房子。”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小陈热线”目前发展为两个机构,市南区新市民之家和城阳区新市民家园,主要组成部分是新市民书屋,整个机构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工伤探访、文化娱乐、技能指导等服务,为全国的打工青年提供免费服务。谈到建立新市民书屋的初衷,陈明钰表示,就是想让大家特别是农民工兄弟多看点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自己就是个活例子。现在他们已有四个固定的新市民书屋,最大的一个拥有图书一万多册,另外还有五个流动的书屋,每个大概有图书200多本,其中大多数都是青岛市团委、市政府、各大书店和市民捐赠的。
今年是陈明钰在青岛的第二十个年头。经过了多年的奋斗,他已经在青岛娶妻生子,成为青岛的新市民。虽然“小陈热线”和新市民书屋已经有一定规模,但闲不住的陈明钰说,他准备从今年暑假开始,针对孩子办一个“梦想工坊”,主要通过读书、画画和户外活动,比如参观消防局、粮仓等,加强孩子对城市方方面面的认识,“让他们从小就拥有作为城市主人翁的责任感”。
从“小陈热线”到新市民书屋,陈明钰依然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熟悉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城市生活”,这是“小陈热线”的不变的宗旨。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06/19/nw.D110000renmrb_20140619_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