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16年过去 济南泉水“申遗”之路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4-06-25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人民网济南6月25日电 大运河“申遗”成功,让济南泉水“申遗”又上心头。从1998年算起,济南泉水的“申遗”之路停停走走16年了,我们欣喜地看到济南泉水持续10年喷涌,看到“天下第一泉”被列为全国5A级景区,如今“济南泉水”已经纳入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在申遗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剩下的路依然很遥远......

  泉水“申遗”优势

  根据最新名泉普查显示,济南全市拥有泉水超过700处,仅2.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就有130多处。专家分析认为,对济南来说,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资源就是泉水,中国城市独有,世界罕见,符合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第三项标准。济南南部山区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是罕见的“天然坎儿井”;泉水由特殊的单斜地质构造形成,具有独特性和稀有性,是人类宝贵的且目前无法取代的财富,符合国家自然遗产名录第一项标准,这是申报的先决条件。

  济南泉水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数以万计咏泉的诗词文赋,使济南名泉凝聚成天人合一、地域特色浓郁的泉文化。济南以泉命名的街巷有30多处,以泉命名的寺、庙、庵有13处,而以泉命名的乡镇、村庄更是多达88处。可以这么说,泉水承载了济南这座古老城市的生命,泉水蕴育了济南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济南的城市沿革发展、历史事件、文化蕴含、民风民俗,无不与泉水有着密切联系,无处不渗透着泉水文化的气息。 这些基本符合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第一、二、四、五项标准。

 “申遗”有多难?

  从2002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约束越来越火热的各国申遗,规定一个成员国一年最多只能申报两个世遗。这两个名额只有一个对济南泉水是有意义的。中国的申报,通常是每年一个自然遗产(或者自然文化双遗产),和一个文化遗产(或者文化景观遗产)。济南泉水,进入的是《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只能申报自然或者自然文化双遗产,如果要申报文化或者文化景观遗产,首先必须得进入另一个名录《中国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预备名录》。

  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申报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的,要走基本类似但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申报流程,前者是由中国住建部负责,后者是由中国文物局负责,《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由住建部编制,《中国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预备名录》由文物局编制。这样分也跟教科文申遗审批委员会的设置有关,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是两个不同的委员会分别负责的。每年,住建部推荐一个自然或者双遗产,文物局推荐一个文化或者景观遗产。

  从推荐成功率来看,两者差别很大。文物局推荐的基本上十拿九稳,这些年还从未失手,而住建部基本上两年才会推荐成功一个,也就是差不多每两年,中国才会增加一个自然遗产。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很好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种文物古迹数不胜数,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相当了得,因此,中国推荐的文化遗产,一定是世界上响当当的角色,成为世遗很容易。而中国的自然景观优势没有这么明显。

  在自然遗产预备名录中,济南泉水面对竞争对手众多。进入两批预备名录的候选遗产已经有多达四十几个,全部都是中国的精华景点。要在这四十多个同档次的对手中脱颖而出,难度相当大。更何况很快还会有第三批第四批预备名录出台,越往后申报难度越大。

  为何不申报文化遗产?

  既然申报文化遗产要比自然遗产成功率高,济南泉水又是自然文化双遗产,那为什么不走文物局的流程,申报文化遗产呢?

  相关的专家给的答案是这样的:济南泉水算不上知名的文化景观。并不是说济南泉水景区里没文物古迹,趵突泉里可是有乾隆御笔的“天下第一泉”石碑的,但中国优秀的文物古迹太多了,在文化遗产队伍里,济南泉水还真排不上号。既然泉水算不上第一流的文物古迹,那么走文物局负责的文化遗产申报这条路就行不通了。

  其实,申报双遗产的难度比单独的文化或者自然遗产要大,必须得到教科文两个评审委员会同时的认可,但是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万一被否了,还有一次机会申请单独的自然或者文化遗产,当年的五台山就是在申报双遗产被否决后,又申报文化景观遗产成功。

  离世遗申报还有多远?

  在自然遗产的申报之路上,进入预备名录并不意味着就成为申报的候选,而只是候选的候选,还要再进入一个《中国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并上报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能成为候选之一,进入预备名单的同时,也会在预备名录上删除。

  这个流程听着好复杂,但是这正是教科文推荐的世遗申报和管理标准流程,全部的申报分为预备名录、预备名单、正式名录三部分,后两者都要上报教科文。在这三级流程中,济南泉水只走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两步要走,每一步,竞争都会很激烈。换句话说,济南泉水在申遗道路上,只是在国内挂上了号,还没在联合国教科文那里报好名。

  进入预备名单的,都是已经满足了申遗条件的遗产,济南泉水还未走到这一步。要战胜这一步中四十几个的竞争对手,才能进入第二步,而且竞争对手每过几年都要大幅增加。那么进入第二步之后像第三步迈进的过程中,竞争激烈程度如何呢?答案很残酷,竞争不比第一波轻松。目前,已经进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候选,总数大约数十个,最早的90年就已经进入,至今尚未转正。这些遗产里,自然遗产约占不到一半,也就是大约30个,而且同样每年都要增加一些。这些自然遗产,多数都比济南泉水所在的预备名录里的候选名头大很多,比如新疆的喀纳斯。济南泉水,在预备名录中浴血奋战杀出来之后,还要再跟这些分量更重的预备遗产PK,才能获得那每一两年才有一个的宝贵名额。

  最残酷的一关:致命的否决权

  假如济南泉水最终杀出了预备名录,又战胜各位预备遗产,成为中国推荐的新世遗,那么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远非如此,还有更残酷的一关,致命否决权。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的世遗审批章程,每年审批的新世遗,如果被否决,将永远失去申报世遗的资格,并从预备名单中永久删除。这是一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申报。

  历史上有些候选,在最后的一刻临时退缩,退回了申报申请,好给自己未来的申报留一线希望。比如80年代的云南石林,退出之后10多年,才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名称联合申报成功,如果当年不退出而被否决,或许就再也没有这处世界遗产了。

  济南泉水的申遗之路看起来曲折而遥远,但济南人民是幸运的,世界将泉水赐予他们,无论这是不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是珍贵而唯一的,需要济南人民守护传承下去。世界的泉水滋润了济南,更应该让济南的泉水甘甜着世界,祝愿济南的泉水生生不息喷涌下去,祝愿济南泉水申遗成功。

  附:济南泉水的“申遗”之路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官员来到济南时,就认为趵突泉可以申报世界遗产。 联合国官员的话提醒了质朴淳厚的济南人,济南的泉水不仅是济南的,也是世界的。

  1998年,济南市名泉办提出争取将济南泉水申报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事难料,就在济南市准备为泉水申遗时,从1999年3月14日起,趵突泉停喷了。这一停喷就是926天,也是趵突泉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休眠”,泉水申遗一事因此停滞了。

  2000年,国内城市生态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陶康华两度来济,在南部山区考察后提出:济南南部山区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是罕见的“天然坎儿井”,建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旅游系主任吉小青也曾提出,在目前的世界遗产中,并没有泉水类遗产,因此,济南以泉水申报世遗很有希望。

  2003年9月6日,以趵突泉为代表的济南泉水从“沉睡”中醒来,泉水申遗得以重新启动。

  2005年9月,济南市人大颁布实施《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名泉保护法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009年进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2013年8月19日,整合大明湖、趵突泉、五龙潭、护城河四个景区组建的天下第一泉景区,被列为全国5A级景区。

  2014年6月25日,至今济南泉水已持续喷涌10年......(杨海涛 杨恩波)

http://sd.people.com.cn/n/2014/0625/c173228-21508607.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