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哲》杂志英文版(Journal_of_Chinese_Humanities)创刊号首发式于6月25日举行。__王倩摄

来自中国重点科研单位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就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进行热烈的讨_王倩摄
6月25至26日,享誉中外学术届60余年的《文史哲》杂志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创刊号首发式暨“方法与路径: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学术研讨会在山东举行。
来自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中国重点科研单位与高校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并就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途径进行热烈的讨论。
面向国际学坛的《文史哲》英文版系与欧洲著名学术出版社博睿(Brill)合作推出,将着重向英文世界介绍中国人文研究的最新及最富代表性的成果,并致力于从人文思想的角度诠释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变迁。
“创办英文版是山东大学参与国际人文社科对话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让世界学术界更好地了解和观察中国,更好地感受中国思想界的动态,为中外学术界搭建沟通对话之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史哲》英文版主编王学典说。
据悉,《文史哲》杂志创办于1951年5月,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目前已获得了国际汉学界普遍的接受和认可,发行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订户达545家,哈佛大学更将《文史哲》与《历史研究》、《考古》、《文物》列为所认可的四家中国大陆学术期刊。
据王学典介绍,英文版并非中文版的简单移植或精编,而是采取专题形式,每期集中于一个海内外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选译相关中文文章,同时组织英文原创稿件。英文版严格遵循国际学术规范,实行匿名同行评审制度。由海内外一流学者组成的编委会,也将能够保证杂志时刻对国际学术前沿保持敏感,进行对话。
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指出,在全球化日益向纵深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已成为摆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陈炎强调好的学术是能够解决人类需要解决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之所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让大家对传统文化加深理解,来反观现实中的问题。”他说。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处处长徐青森指出,推动中国社会科学文化走出去需要不同的载体和平台,打造学术期刊外译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如何既形成中国自己的风格,又能够被外国学术界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打造我们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的布满挑战的任务。” 徐青森说。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调研处处长洪波说:“推动中国学术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走出去,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洪波指出,中国早在2010年就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资助中华民族优秀成果以外文的形式在国外主流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该项目已资助学术成果231项,学术期刊10项,涉及7个语种,涵盖20多个学科。(记者 王倩)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4-06/26/content_17617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