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汇泉(1899—1986)是我国著名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家。高中毕业后,他曾幸运地被推荐进入燕京大学预科班学习。1919年7月,他带着司徒雷登写的介绍信,来到济南,成为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学生。1926年,他凭着北京教育基金会的资助和担任医学院实习助理医师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本科7年的学习,毕业后留校任组织学与胚胎学助教,1928年晋升为讲师,1932年6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及明尼苏达大学进修。正是这次美国进修提高了他从事的医学研究水平。
上世纪30年代,齐鲁大学医学院在国内医科首屈一指,素有“南湘雅,北齐鲁”之称,十分重视人才的发展。时任齐鲁大学医学院院长的施尔德(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1905年来华)非常赏识张汇泉的医术,希望他做这个学科的带头人。
1931年6月的一天,施尔德找到张汇泉把学院准备推荐他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的事告诉了他。听到这个消息,他既激动又兴奋,连声说:“谢谢院长,我一定认真学习!”张汇泉简单收拾了行李便踏上开往美国的轮船。他从上海先到日本的大阪再到美国的夏威夷,然后到旧金山,再乘火车到了东部的芝加哥,在芝加哥大学开始了进修生活。
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和组织学是世界领先的,平时除了学术讲座、研讨会之外,课堂上教与学采用互动式或启发式。张汇泉主修解剖学和组织学,他作为一名进修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旁听。他每天除了上课,不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就是在图书馆查资料,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先进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每周学校都要举办舞会,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张汇泉不敢去消遣,他深知肩负着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重任,哪敢有一丝的懈怠呢?
在美期间,张汇泉出色的外语能力、扎实的医学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习惯使他很快融入工作当中,加上在齐鲁大学医学院做人体解剖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扎实积累,令张汇泉在解剖学和组织学领域得心应手。美国导师林格曼十分惊叹他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这位中国来的年轻人高高瘦瘦,不爱多言,却似乎有无穷的精力,遇到不懂的问题必定查遍资料,彻底弄通为止。仅仅一年时间,张汇泉就修完了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相关课程。
1932年,林格曼推荐张汇泉去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深造组织学。林格曼说,你是医学界难得的人才,你如果想在该领域有所建树,我建议你再到明尼苏达大学去学组织学。组织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它和细胞学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结构、脏器、血管、肌肉、皮肤、骨骼皆和组织有关。张汇泉知道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揭开人的生命奥秘必须从细胞开始,便听从了导师的意见,从美国的东部转到西北部的明尼苏达大学,继续进修组织学。
张汇泉发奋图强,刻苦钻研,认真研修了组织学的所有课程,专业水平明显提高。这次在美国两所大学进修的经历,为他回国从事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33年春,张汇泉结束了明尼苏达大学研修工作启程回国,并且把所学的珍贵资料带回国内。1938年,他将美国西北大学胚胎学教授Arey L.b.所著《胚胎学》一书译成中文本,作为齐鲁大学医学院和四川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齿学院的胚胎学教材,并开始着手从事细胞器的研究。这一时期他还在《美国解剖学杂志》和原《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杂志》(英文版)发表了《血之活体外染色法》、《所谓中性空泡与高尔基氏器》等数篇文章。50年代初,张汇泉设计制造了系统、完整的胚胎学教学模具,建立了胚胎标本室,为我国胚胎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http://www.lhrbszb.com/baoshow.php?id=1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