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王渔洋文学研究:内涵纵贯清代以来的古典文学史

发布时间:2014-08-23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中新网山东频道桓台8月21日电 王渔洋文化是王渔洋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文化符号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合体,它包括王渔洋的文学成就、诗宗流派,为政思想、仕宦经历,家族教育、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社会交往,人生游历、遗迹遗存等等,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精神特质和思想内核。其中,王渔洋的文学成就最被后世推崇,被称为“诗宗”。

  王渔洋是清初文坛领袖、“一代正宗”,他一生勤于著述,以诗名世,著书36种560多卷,独创诗论“神韵”说,蜚声海内,主持清初诗坛五十余年,康熙皇帝曾萃其精华300余首编成《御览集》。作为清康熙以来的文化伟人,有关王渔洋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清代文学的研究热点,《清史稿》称“士禛以诗被遇,清和粹美,蔚为一代正宗。”历史上曾将王士禛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建祠并祀,时称扬州“三贤祠”。我国著名学者胡怀琛将王士禛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并列为“中国八大诗人”。爱新觉罗?弘历、沈德潜、施闰章、纪晓岚、袁枚、蒲松龄、钱钟书、孔尚任等都对王渔洋文化倍加推崇。

  迄今,关于王渔洋及其家族文化仍然是清代文学史、明清史不可回避的内容,在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山东古典文学研究会、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台湾地区,甚至英、美、日、韩等国家都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和研究课题,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山东省齐文化研究中心更将其作为齐文化的重要一支予以重点关注和扶持,出版发行多部研究专著。

http://www.sd.chinanews.com.cn/html/article/20140822/2014082207134751560156.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