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抗战胜利纪念日,台湾学者邱毅山大开讲

发布时间:2014-09-04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1.jpg\'

邱毅在山东大学开讲 记者郭尧 摄 蔡公

\'2.jpg\'

蔡公时像(资料照片)

  向英烈致敬

  “在抗日战争中,山东人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就有不少英烈出自山东,有些虽然不是山东人,但殉职在山东,这些英烈都不能被忘却。”

  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事处、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台湾中华两岸和平发展协会、山东大学共同主办“抗战胜利纪念日两岸青年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台湾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邱毅应邀参加,并做了题为“两岸中国人不能忘记的人与事”的演讲。

  ◎新闻人物

  “爆料王”邱毅

  邱毅,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文化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研究所教授。曾为亲民党党员,后加入国民党,并一度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邱毅屡屡向媒体披露手中所掌握的秘密人士给的秘密资料,包括高层的舞弊资料。2006年5月,邱毅在2100全民开讲节目中爆料陈水扁的女婿赵建铭涉及台开弊案,导致赵于同年5月24日遭台北地院裁定收押至台北看守所,由于“总统府”声明与赵建铭发言中谎言被邱毅及检调单位的证据拆穿,重挫陈水扁“总统”声誉及第一家庭信用,间接导致2006年6月以中国国民党及亲民党为首的在野党在“立法院”推动罢免陈水扁议案。

  2007年4月20日,邱毅爆料指出319枪击案时,“总统府”有数千万的不明资金流入,并举出交易明细。

  抗战中山东人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邱毅曾因爆料多个重量级台湾政坛弊案,例如陈水扁贪腐案等,成为政治界风云人物,被冠以台湾“揭弊天王”的称号。3日上午9点多,他一身西装出现在山大中心校区报告厅,演讲刚开始,邱毅就很是愤慨地声讨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二战战犯发悼文一事,并分析此事代表了安倍复辟军国主义的思想,“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复苏,这时候两岸的中国人都应该有所警惕。”

  邱毅说,他之所以将演讲的地点选在山东济南,是为纪念民国以来第一位抗日烈士蔡公时,1928年5月3日蔡公时及其随从17人,在济南被残暴的日本军人虐杀,国耻不能忘,“在抗日战争中,山东人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就有不少英烈出自山东,有些虽然不是山东人,但殉职在山东,这些英烈都不能被忘却。”

  正如邱毅所说,山东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战场之一。山东抗战8年,作战两万多次,歼灭日军52万多人,解放了80多个城市,刚刚公布的首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山东就占8个,整个抗战时期,山东抗战军民规模占整个华北地区的二分之一,山东及其地方部队因抗战死亡的超90万人。此外,抗战时期在中国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军事将领张自忠将军也是山东人。

  “台独”不是台湾主流民意

  邱毅说,无论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都是中国人,抗战历史是两岸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邱毅介绍,有些言论说台湾年轻人“台独化”其实是误解,台湾近日有两份民调出炉,第一份民调是《台湾竞争力论坛》自2013年以来持续进行的季度调查,显示台湾人民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比例达八成之多,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比例有六成;第二份民调是《联合报》所做的调查,显示台湾年轻人有半数有意愿赴大陆工作。

  邱毅分析说,由于台媒偏好负面报道,而网络又被“台独”愤青盘踞,因此呈现出“台独”为主流的假象。邱毅将台湾的年轻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盘踞在网络上的“酸民”,另一种却是务实向上的年轻人,只是后者常属“沉默的多数”,他们不乐意也无意愿在网络上发声或与不同意见者争吵,所以在公共媒体里呈现弱势,也造成了两岸社会对台湾年轻人的误解。

  为遭日企剥削的中国劳工维权

  在一个小时的演讲中,邱毅结合生动史料,讲述了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后,台湾各地民众奋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英勇事迹。在演讲的最后,邱毅还特别讲到了中国劳工被日本奴役的这段悲剧。据悉,1943年年底到日本投降,先后有40万余中国人被掳漂洋过海,在日本135个作业所从事繁重的苦役,在日本军警的刺刀下过着非人的生活。邱毅透露,他正在筹备为这批受害的中国劳工维权,律师团正在组建中,当下也在寻找受害的劳工或劳工家属,呼吁山东当年的受害者站出来,用法律手段向日本公司讨回公道,获得赔偿。

  ◎相关新闻济南受降“奎虚书藏”楼开展

  3把受降军刀见证日军侵华历史

  大明湖南岸的“奎虚书藏”楼,见证了1945年12月27日侵华日军山东战区签降仪式。在9月3日这个具有纪念性的日子,“永奠和平——济南青岛德州地区受降展”在“奎虚书藏”楼开展。该展览将长期举办下去。

  一进“奎虚书藏”楼陈列室,记者就看到了孙中山的画像。而在画像下方,是杜鲁门、斯大林和艾德礼的黑白照片,照片下方则摆放着著名的“我武维扬”匾额,这是1945年12月27日日本投降当天,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挥手题就的,该匾长2.75米,宽1.11米,重约150公斤。“我武维扬”四个金色大字遒劲有力,上面还写有“中华民国卅四年十二月廿七日受降纪念”字样,落款为“李延年题”。

  在四周墙壁上,漂亮的“胜利徽”甚是亮眼。“胜利徽”用一红色V字做框,意为英语“胜利”的缩写,内为一盾形中、苏、美、英四国联合国徽,上插中、苏、美、英四国国旗。另外,墙壁上还悬挂着“济南青岛德州地区受降典礼举行完毕来宾合影留念”放大照片以及来宾签名簿,还有当时各种新闻报道的原始报样。

  大厅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三把日军军刀,其中一把是1945年12月27日受降典礼时日军签字投降代表细川忠康呈献的佩刀,剑身长75厘米,宽约5厘米。刀鞘为牛皮制,剑刃锋利如初。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时,细川忠康中将在受降书上签字后,日军签降代表全体起立,摘下佩刀,齐赴中方受降主官席前行礼,将佩刀献上,表示解甲投降,这三把军刀是日本侵华血淋淋的铁证。 (记者张卫波)

http://jnsb.e23.cn/shtml/jnsb/20140904/1338703.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