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4-09-29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新华网济南9月29日电(记者 刘宝森)自1984年以来,旨在纪念孔子诞辰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已经举办30届。这项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给群众文化生活带来怎样改变?

  甲午年祭孔大典28日在绵绵秋雨中进行,来自世界各地4000多人参加祭祀典礼,这已是曲阜恢复祭祀孔子以来第31次在这里祭祀这位先贤。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王俊彦首次来这里参加这个活动。他说,祭孔已经变成传统文化圈内一个“指标性”活动,也是全球的儒学爱好者每年希望参加的仪式。

  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始于1984年的“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其影响力伴随着节庆形式的不断创新而扩大,全球孔子文化热悄然形成。

  记者发现,今年的祭孔大典再添新意,在祭祀现场有大量来自各界的群众参与论语诵读活动,成为这届孔子文化节新亮点。

  据负责祭孔大典筹备工作的曲阜孔子文化节办公室主任谷传超介绍,为增强群众的参与性,让更多人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氛围,这次文化节期间曲阜组织了“敬先师·诵经典”千人经典诵读活动,内容上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形式上突出市民同孔子文化节的互动性。诵读队伍来自企事业单位、学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海选”组成的8个方阵、2500余人参与到现场朗诵活动中来。

  在常规节庆活动推动之外,曲阜当地还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逐渐走进群众。从今年年初,曲阜印发小册子,精选《论语》中三十句经典,配以白话译文、部分拼音,下发到市民手中。此外,在所有乡镇街道文化中心和部分村居文化大院建设“乡村儒学讲堂”,打造“百姓儒学”工程。“一村一名儒学讲师,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真正让儒学走进乡村。

  曲阜是当前群众对传统文化渴求的一个缩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学典认为,目前很多地方都在自发进行儒学复兴运动,读经班、各类传统文化学堂呈现星火燎原之后,但民间这些活动背后不仅仅是对传统知识的渴求,而是对传统文化所蕴含价值的诉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深远,更多需要依靠发动全社会的参与。”曲阜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弘扬传统文化还需要“接地气”,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地方的良好风气,进而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山东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次忠说,30年来,孔子文化节始终秉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经贸科技交流合作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地方的文化品牌。在以孔子文化节为代表的文化活动的带动下,诵中华经典、扬传统美德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家庭等蔚然成风。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4-09/29/c_1112673896.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