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10所高校的10名大学生,分别向华山、黄山、九寨沟、张家界、黄龙、泰山、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丹霞山、玉龙雪山等10个著名景区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寄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询问这些“景区门票价格的价格制定依据和定价过程”。(《法制日报》9月29日)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与人民关系重大、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制定,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方面。此次10位大学生,通过邮寄信息公开申请表的方式,要求有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公开相关景区门票价格生成的来龙去脉,正是行使公民知情权的具体表现,是这些学生和关心此事的广大民众行使的一项基本权利。
但问题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群众,在热切关注并要求知道相关景区门票价格生成来龙去脉这件事情上,其真正目的难道就是仅仅维护自己的知情权而已?或者说,公众关注景区门票价格生成信息,背后还有何深意?恐怕这才是各方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
我国《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等明确,利用公共资源等建立的景区,门票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坚持既要有利于增加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又要兼顾补偿服务价值的原则,保持价格水平合理稳定,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也就是说,价格部门主管相关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并确保票价水平合理。
但现实却是,在“门票经济”等驱使下,近些年来,各级各地不同级别景区都以经营成本上涨、维护成本增加、投资巨大需要回报等竞相涨价,景区门票价格都陷入了疯涨的怪圈,特别是全国不少著名的5A级景区,目前最高的已达250余元,平均超过百元,已经远远超出了居民可承受的水平,使得景区等效益最大化了,但民众负担等社会效益却越来越差,违背了景区门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相统一原则。而在这中间,作为景区票价的直接主管方,有关价格部门也以景区经过经营成本测算、充分征求民意等理由,为景区票价上涨“摇旗呐喊”。
一边是票价主管部门等的涨价“有理”,一方面却是群众感到越来越难以承受,让旅游产业“伤不起”、民众“玩不起”,但这种上涨势头似乎还没有有效停止的迹象。无奈之余,群众自然要问的是,既然景区门票涨价“有理”,有关部门也批复了价格,那么请拿出依据来公开,接受公众的检阅,看到底涨得到底有理还是没理。
更关键的目的是,民众希望通过这些信息的公开,让公众来检验这些涨价的具体依据和涨价程序,在具体的操作中是否存在被违规行使和不合理之处,进而压缩和减少景区门票制定中可能存在的不透明和地方保护主义等,扩大民众决策权和决定权,为景区门票的合理生成形成一个合理的清明和客观环境,纠偏景区门票价格想涨就涨的混乱局面。
进一步讲,如果一些景区门票价格调涨制定依据和定价过程,即便不明显违背现有的调价管理程序和规则,但明显的调价或管理结果却与社会的发展、国人的承受能力、景区的公益属性相去甚远或越来越远,所谓的依法依规调价,也是不恰当不合情理的。反过来讲,就是现有的相关景区门票管理办法等是存在缺陷、漏洞等问题的,使得景区门票调价在披着合法合规外衣下,行不合理之实。那么,《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等的修改、完善甚至废除与否,就是一个可以商榷的问题。
根本上,不管是民众关心相关景区门票价格的合理与否,还是希望借此对《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等进行探讨,最终指向的问题正是我国目前的景区景点管理政策调整、完善问题,希望通过持续的关注和再次的追问,能够对国家相关部门把脉旅游政策调整、优化旅游环境产生影响。(余明辉)
http://guancha.gmw.cn/2014-09/30/content_13424653.htm